善于保持自己胜利的人,总是将自己的强大看成是弱小的。说明要保持住胜利,就不能骄傲自满。5、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出自《列子·力命》。临人,待人。下人,敬人。以贤者自居,得意傲人,是不会求得人才的;以贤能之德而谦卑待人,是不会求不到人才的。6、人之巧,乃...
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他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使得列子能够静心思考宇宙人生的奥秘,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二、思想精髓:宇宙与生命的哲学 列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在...
01 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圣人依靠道来化育而不依靠智慧技巧。02 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气色强的人骄傲,力量大的人奋勇,这样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道。03 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一旦发挥生发的作用就不能不生了,一旦发挥化育的作用就不能不化育了,所以生化就成了天地...
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嚣张暴戾的子阳被杀,还得了一个谋逆之名,其党羽、门客多被株连致死,而列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时,妻子和世人才明白,列子当初宁可饿肚子,也不接受子阳送的粮食,真是高明。列子的智慧故事,直到今日,在郑州民间还有流传,而且康熙三十二年的《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为此,冯梦龙在...
一个姓尹的年轻人(尹生)听说后,觉得这实在太酷了,就赶来想拜列子为师,学习“御风而行”的本事。他住在列子家里,认真干各种杂活,尽心服侍列子。几个月里,只要逮到列子有空,就缠着他请教“御风而行”的方法。试了十几次,列子都没有理他。尹生心生怨愤,赌气向列子辞行回家。列子也没有说什么,就让他...
其实,列子是在老子之后、庄子之前发展道家学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可以说,老子的哲学思想得以流传,离不开列子的深入发展,而庄子在宇宙观方面的宏阔思想,得益于列子给予他的启发。 而且,与老子、庄子纯粹的直觉主义真理不同的是,列子的哲学思想有一种实证主义的倾向,即从科学的角度来设立思想根基。 当然,在一定...
1、列子苦修40年,无人问津 列子这么一个人物,虽然很有名气,很有道行,可他长期居住在郑国莆田这个地方,有将近40年,却从来没有人赏识他。郑国的国君、大臣看到他,就像看到普通老百姓一样,从来没有在意过这么一个大贤,在国内,很少有人知道他。一方面,他比较低调,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隐藏地比较深,他...
言至此,列子便亮出了他的解梦之核心理论:“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即,一个人体魄的充实与空虚、亏损与盛强等等之变化,都是与天地相通、与外物相应的!对于此作者十分认同,作者也以为,人之有梦,多是身体之预兆;梦之繁多,皆为身体阴阳实时变化之故也。列子的解梦以为:阴气壮,则梦涉...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
《列子》一书第一句话:“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列子在郑国圃田生活,四十年没有人认识他。国君卿大夫看他,跟普通老百姓没两样。这样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人,不仅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还传承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