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唯心主义: 唯识论强调心识的重要性,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变现,即“三界唯心”。 负时间被发现 5. 修行方法: 唯识论提供了一系列的修行方法,如“唯识三十论”中的唯识观,包括: 摄末归本:摄取诸法之妙用,归回于诸法之实体。 隐劣显胜:隐没心所法显现的外境,显现心王所有内识...
唯识论,拼音:wéi shì lùn,唯识论的意思:佛教典籍,一卷。世亲着。主张没有客观的外境和对象,一切的现象只是心识的变现之唯识思想。在汉译本有三种,唯识论是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本之名。此外尚有南朝陈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以及唐玄奘所译唯识二十论。
唯识论的精髓可以用以下八个字来概括: “万法唯识,识外无境” 这句话是唯识论的核心思想。其中,“万法”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唯识”则强调这些事物和现象都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换句话说,唯识论认为,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实际上是我们内心意识的投射和变现,离开了我们的意识,就没有独立存在的...
唯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唯识无境”。这意味着人们所认识到的世界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独立实体,而是由心识所变现出来的虚妄影像。这些影像虽然看似真实可感,但实际上并没有独立的实体存在。因此,唯识论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心识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综上所述,唯识论通过深入剖析心识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宇...
1、唯识论认为,世界的本原并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识。这个识包括人们的感知、认知、记忆、思维等所有的精神活动。唯识论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由我们的识所构建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们心中的识所变现出来的。2、唯识论的这种观念与唯物主义是相反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作此唯识论非我思量义 诸佛妙境界福德施群生 问曰。此初偈者明何等义。答曰。凡作论者皆有三义。何等为三。一者立义。二者引证。三者譬喻。立义者。如偈言。唯识无境界故。引证者。如偈言。以无尘妄见故。譬喻者。如偈言。如人目有翳见毛月等事故。又复有义。如大乘经中说三界唯心。唯是心者。但有内...
笔者以为,唯识论的最重要价值,表现为二个功能:解脱功能和解释功能。解脱功能是指唯识论能以出世间法指导众生修持,证得解脱。解释功能是指唯识论能对世间法作出原则性的说明,既符合自宗理论,又能对世间各种现象作出圆融而合理的解释。解脱功能主要实现“度生”(度众生)功能,而解释功能可发挥“弘法”功能。
佛法所讲的空,是本性上现量 境界的形容。我们如果在“如如正智”上,去了(空)依他所起的遍计所执的分别妄想,剩下来去不掉(空不去)的如如正智,就是我们心性的现量 。这种心性的现量 ,在禅宗称为“心”,在教义称为“般若”,在唯识 称为“实性”。那么什么是非量 呢?我们的一切幻想、妄想,大...
《瑜伽师地论》是玄奘在唐代初期创立的法相唯识宗的重要经典,该宗以《解深密经》、《成唯识论》和《瑜伽师地论》一经二论为立宗的基础。唯识宗的重要论典包括《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成唯识论》、《楞伽论》、《破色心论》、《唯识无境论》、《辨法论》、《三自性论》、《集量...
但称唯识。识了别义,在因位中识用强故,说识为唯,识了别义,在因位中识用强故,说识为唯,其义无二。二十论》义无二。《二十论》曰:心、意、识、了,名之差别。之差别。”作为功能的“作为功能的“识”,须辨别三层意义一、识非有质碍性之物,而是一种功能:识非有质碍性之物,而是一种功能: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