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 [1]),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者,郑和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未来的航海家和探险者,继续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今天,我们回顾郑和的事迹,不仅要铭记他的航海成就,更要传承他的精神:勇于探索、开放包容、和谐共生。
而当时的人们,从皇帝到臣民都相信“我朝无所不有,无需仰赖外人”,郑和带来的东西,也让大明朝的百姓开了眼界。更重要的是,郑和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学习。经过了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郑和下西洋为啥不带着年轻美女,反而带老妇人和接生婆。从郑和的作为中,我们可以学到三个道理:1. 算大账比既得利益更重...
郑和,原名马和,回族,1371年生,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晋宁(昆阳)人,系穆罕默德31世圣裔、中国元代著名政治家、云南平章政事(最高行政长官)、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第六世孙。郑和祖父和父亲均为哈只,是中国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朝觐者。 公元和受过良好教育,且形象英俊,沐英将其作秀童选送皇宫,献给...
因此,又出现一个郑和“下东洋”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学术研究委员、考古专家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罗宗真,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和历史研究及考古教学等工作,曾应邀赴日本进行考古学术交流,并兼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在海内外考古界颇有影响。罗宗真对记者称,明成祖即位后,准备派郑和下西洋,就在郑和积极筹备下西洋...
而在这一战中,一个太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郑和。郑和在朱棣攻打应天的战役中,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即位后,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颇受宠信。史书记载,明成祖朱棣是一位很有雄心壮志的千古帝王。他在位期间,疏通大运河,实现朱元璋迁都北京的遗愿,修建世界奇观紫禁城,实现了...
郑和的故乡就在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 (今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办事处和代村)图为晋宁风光。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人这一辈子 一定要去一趟位于滇池湖畔的晋宁 看看为何没有海的云南 却在600多年前 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在离开家乡之前 郑和还不叫郑和 他叫“马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 后来被...
郑和下西洋不仅仅是海上探险的故事。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雄心、全球影响力的愿景以及海洋成为强大帝国游乐场的时代精神。这是一个不满足于孤立的中国;它寻求与遥远的文明接触,并在全球海洋史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在下文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促成这些航行的环境、郑和舰队的宏伟、所发生的文化交流以及留下的不朽...
郑和,原名马三宝,明朝著名三宝太监,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家,没有之一,七次远航西洋,成就海洋霸业传奇。早年生平 1371年,马三宝出生于云南昆阳(今云南省晋宁县),回族,家族世代信仰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是穆斯林学者,曾多次前往麦加朝圣,这使得马三宝从小就接触到丰富的海洋文化和航海知识。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