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带领着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 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郑和下西洋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他下令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北一带造船,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器、丝绸、茶叶等出口货物的生产。同时,借大航海之...
郑和船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但拥有如此战力的船队却并没有到处攻伐。相反,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所做的事就是先通好,再通商。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满载着深受海外各国喜爱与欢迎的绞绢、纱罗、彩帛、锦绮、瓷器、药材、铁器、铜钱等物品到当时各国的沿海贸易港口城市。每到一地,他首先向当地国王或酋长宣读皇帝...
文博时空: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可以媲美达伽马、麦哲伦、哥伦布的远航,而且比他们时间还早。杨斌:“郑和下西洋”为期近三十年的大航海事业,足迹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但这只是基于古代中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诸多群体开创的商贸圈,并没有新的航线,也没有到达新的陌生的地方。郑和下西洋,整合了...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启动了第一次下西洋的探索之旅。此后二十八年间,他七出七归,播仁爱于友邦。伴随着这一壮举的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这一时期的“永乐中兴”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剧正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拍摄的,它较为真实
郑和下西洋之战,15世纪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明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海军将领郑和奉命通使西洋(指今苏门答腊以西海域)过程中的征战。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郑和以总兵太监的身份,先后率领大小战船百余艘的舟师七下西洋,历时28年,经过30个国家和地区,迎送各国使者,促进了中国明朝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 。人物生平 崭露头角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
可见,郑和带着这样浩浩荡荡的大队伍,一共下了7次西洋。但是,下西洋队伍里的女性人员,却是以老妇人和接生婆为主,并没有年轻女子。这并不符合常理。按理说,如此耗时耗力的行程,有一些年轻女性为伴,应该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整个队伍里,却找不到几个年轻貌美女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都...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 ),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
郑和下西洋前三次的活动主要在中国南海和印度洋东海域,第四次开始远航到印度洋西海域,以及阿拉伯海、红海。(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4月)01 28年,七下西洋 1405年底,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首至占城 自旧港取西北针路过满剌加向西到苏门答剌 入印度洋,经翠兰屿、锡兰山 继向西北,到小葛兰、柯枝、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