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中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代,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发生原因 公元1402年,明成宗朱棣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取...
郑和的远航船队下西洋确实具有世界性意义,这已为国际学者所公认;它对中非关系发展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首先,这一远航使带偶然性的中非民间交往上升为定期的官方关系;在交往中,中国的强势和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这次远航促使中国与北非和东非的一些国家的关系发展到相对亲密的地步,双方互派使节,互赠礼物.这为...
郑和远航的经过?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第一次:明永乐三年至永乐五年(公元1405—1407年).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派郑和及副使王景弘等出使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和印度洋沿岸一带),率水手、官兵、翻译、采办、工匠、医生等27800余人,乘长44丈,宽18丈大船(宝船)62艘,还有很多附带船只,编着严整...
六板书设计规模大时间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郑和远航范围广一教材简析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郑和远航》(精选14篇) 《郑和远航》 篇1...
我们对郑和远航的了解,既是追忆一段历史,又是反思一种现实。它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又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神话。永乐皇帝向往的汉武唐宗气象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盛世壮举 明朝初年,在中国社会中到底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把那样一支船队推向了大洋?这就不得不提起“永乐大帝”。如果说洪武帝朱元璋继承了宋帝国的...
这次的回国途中有一部分船队访问了暹罗和爪哇;郑和在这里被卷入了两个对立的土著统治者的权力斗争之中。船队于1409年夏末返回南京。第三次远航始于1409年10月,止于1411年7月;这次船队拥有48条船,3万人。它在1410年初从福建海岸开驶,沿着上一次的远航路线前进,访问了占城、爪哇、满剌加和苏门答剌,后来又...
①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条通往遥远海岸的探索之路是中国人长期远洋航行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②郑和远航的成功,强大的导航能力是关键。 ③首先,甲 。从历史资料可以知道,郑和船队不仅了解潮汐、洋流和季风,而且掌握了综合运用罗盘指向、物标定向等复杂的航海技术。 ④其次,乙 。《郑和航海图》是世...
1,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2,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3,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4,郑和下西洋,推行亲仁善邻,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5,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
能够促成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政治目的就是宣扬政治权威。明成祖即位后,想要威至万方,确立起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体制。三、郑和下西洋的过程 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着27800多人,乘坐长约138米、宽约56米的声势浩大的船队,开始远航西洋。[2]他们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入海至福建,从福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