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即佛”是天台宗就佛而判立的六种即佛之义,以示由凡夫修行至佛果的位次。具体来说,“六即佛”包括: 一、理即佛 指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与诸如来无二无别,皆即是佛。也就是说,一切众生虽然迷惑颠倒,生死轮回,但就其不思议理性的本体来说,随拈一法,无非法界,本来智慧觉照,与佛不二。 二、名字即佛...
天台宗就佛而判立六即佛称为六即佛六即佛者一、理即佛又做理佛,指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与诸如来无二无别,皆即是佛,故称理即佛。二、名字即佛又作名字佛。是从善知识处闻知,或从经卷中见得,而了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之人;此等之人,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善皆是佛法,故称名字即佛。三、观行...
印光祖师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隋天台智者大师,著观无量寿佛经疏,立六即佛义,以对治自甘堕落,及妄自尊大之病。六即佛者,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也。六明阶级浅深,即明当体就是。譬如初生孩子,与其父母形体无异,而力用则大相悬殊。不得谓初生孩子非人,亦...
普潤大師有六即佛頌曰:一、理即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1 | Budhahood in PrincipleIn stillness and in motion, the great principle is embodied.Yet our actions and behavior always run to the contrary.Blind and mindless in our worldly pursuit,Hazy and clu...
六、究竟即佛 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证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请参见以下说明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 十种位阶;;六种即佛 1、凡夫位(对于佛法,闻信全无)────理即 2、凡夫位(对于佛法,有闻有信)────名字即 3、五品弟子位───(外凡位)─...
“六即佛”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智顗)所创立的教义,它详细阐述了从凡夫修行直至成就佛果的六个位次,每个位次都体现了佛性的不同层面和修行者的不同阶段。以下是“六即佛”的正确含义:1• 理即佛:指的是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即使在背离真理、轮回于三途六道之中,佛性与功德依然内蕴其中。心之本质即是佛,这就如同...
隋朝智者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疏》中提出了六即佛的理论,旨在帮助人们克服自甘堕落和妄自尊大的问题。这六个阶段分别是:理即佛:众生皆有佛性,即使在尘世中轮回,佛性本具,心之理体即为佛。名字即佛:通过善知识或经典,认识到佛性的寂照圆融,名字中寓含佛法,众生皆可成佛。观行即佛:依教...
佛教新鲜事超话六即佛 六即佛是天台宗(法华宗)开宗祖师智者大师所判,出于《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卷上,是从凡夫到成佛的六个位次。 六即佛是:1、理即佛,2、名字即佛,3、观行即佛,4、相似即佛,5、分证即佛,6、究竟即佛。 对六即佛,印光大师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上作过阐释。
🌱六即佛,这是一个深奥的修行概念,包含了从理到行的六个层次。从“理即”开始,我们知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从理论上成立的。🌼接着是“名字即”,这里强调对佛法名词的理解,虽然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但核心是对佛法名称的理解。🌻然后是“观行即”,这是指开始实际的修行,通过观察和行动来体验佛...
|内容提要 |天台宗基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圆理和《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凡圣五十二位次,建立六即佛义,既能使修行者树立充足的信心,又不致妄滥位次误入歧途。说明六即佛义深符佛家圆旨。 一、引言 在第二十三期的《法源》上,刊载了拙文《天台四教颂略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