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行即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 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四、相似即 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 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五、分证即 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 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六、究竟即 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 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此《六即佛颂》乃阐述佛法修行之次第,...
一、理即佛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虽背觉合尘,轮回三途六道,而佛性功德,仍自具足,故名理即佛,以心之理体就是佛也。无机子颂曰,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以一切众生,未闻佛法,不知修持,而一念心体,完全同佛,故曰:“动静理全是”,由其迷背自心,作诸事业,故曰:“行藏事尽非”,...
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 谓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与诸如来无二无别。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为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 谓或从知识处闻,或从经卷中见,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佛。
《六即佛颂》(①理即佛——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②名字即佛——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③观行即佛——念念照常理,心心寂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④相...
六即佛颂,宋.普润大师撰。师讳法云,字天瑞,号无机子。长洲(江苏苏州长洲县)人,俗姓戈。学通内外,宏天台教观,专修净业。宋徽宗政和中,帝赐紫衣,号普润。南宋绍兴二十八年(西纪一一五八)九月廿八日,西向端坐,念佛而化。寿七十三。印光大师略释六即佛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隋天台...
发表了博文《天台六即佛颂》天台六即佛颂1.理即佛: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2.名字即佛: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3.观行即佛: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htt...
今天要讲的六即,是从圆教的角度讲普润大师的《六即佛颂》,为了彰显圆教法性之理和圆教位次,借助《摩诃止观》的六即义理,并结合《四教颂》的位次对应六即中的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来作一番解析。 一、理即 “理”指佛性、实相。虽然天台宗和禅宗都被归到如来藏系统,但天台宗更喜欢用实相、法性这些...
天台宗:六即佛诵 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天台《六即佛颂》、《四教颂》略说 内容提要 “名字即”是不是修行位次?他的界定范围是什么? “观行即”和“相似即”的断证对应《四教颂》的哪些内容? 天台宗为什么把其他宗派的妙觉位列入“分证即”,而非“究竟即”? 据教道说和证道说,藏通别圆四教的断证位次哪些是假设的,哪些是真实的?
《六即佛颂》的作者是宋·法云大师(1О86-1158),字天瑞,号无机子,原籍长州(浙江长兴县),俗姓戈。师对内外典籍无不贯通,尤擅诗文。在佛法中,师以天台教观为专卝业,著《六即佛颂》阐明要旨。师居苏州景德寺,法席隆盛,蒙宋徽宗皇帝(赵佶)颁赐紫衣,加封号曰“普润大师”。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43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