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这一名言最有可能是哪位先秦思想家提出( )A
道德经名句第三十八章《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
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38章,意思是说:崇尚积德的人即便有缺德之时,依然是有德之人;蔑视积德的人即便有积德之时,依然是无德之人。崇尚积德者做事不贪是因为没有欲望;蔑视行德者做事很贪是因为充满欲望。 德是尊道的行为,就是做到无为,不欲和柔弱的程度,也是表现自然,应景和顺势的程度,更是经常,持续和恒久...
德是用来律己的,因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顺其自然的行为规范;而不是用来律他的,强迫别人接受,刻意人为的行为规范。) 上德的人由于处处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无心刻意施德,而且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事情需要刻意的去有所作为(无以为:没用)的,反而能做到处处有德,事事有为;(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只要能遵循自然...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道德经 #国学智慧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 618 35 130 48 发布时间:2023-03-01 19:53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刘团长 ... 有心积德是下德,无心做为是真的有德 ...
【题目】《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1)这段话出自何处?2)解释这段话含义.(3...
古文翻译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 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 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攮臂
《道经.三八》:上德不德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有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
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ang:三声)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義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薄)也,而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