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贾谊论》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贾谊论 宋代: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
贾谊的才能主要体现在他的政论文中,如《治安策》,该文详细论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危机及其对策。 贾谊未能充分发挥才能的原因: 苏轼在《贾谊论》中指出,贾谊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未能处理好与朝中老臣的关系。苏轼认为,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必须等待时机并能够忍耐。贾谊年轻有为,但未能与朝中老臣...
苏轼在《贾谊论》开篇就说,“非才者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意思是:不是才能难得,难得的是将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接着又说道,“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君子想要达成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要学会等待;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懂得忍耐。苏轼对贾谊,有欣赏,更有痛惜。他...
贾谊论的注释与译文 【原文】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1],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2],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
贾谊论全文及译文 1 / 6 《贾谊论》全文及译文 贾谊论——【宋】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
苏轼《贾谊论》全文翻译及赏析贾谊论 宋·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
不过,据苏轼廿六岁作《贾谊论》,为贾谊下的考语云:“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馀而识不足也。”又似乎无其事。因为,一个人既自比于古人,就一定是对他所比的那个古人,有较深的感情,有很高的评价,也就必不任意轻贬,尤其不至蔑之为“量小”“识不足”,只有他所不喜、比不了的人,才可能不加护持...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 《贾谊论》原文及欣赏 《贾谊论》...
《贾谊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文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全文紧扣贾谊失意而终展开,对贾谊的人格特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虚实结合、正反对比,用逐层推进的方式与坚定的语气来凸显贾谊的个性,认为贾谊悲剧的原因在于不能“自用其才”、“不善处穷”、“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