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谥法 拼音shì fǎ 注音ㄕˋㄈㄚˇ 繁体謚法 基本词义 1.按死者行迹立号之法,以表彰其行为事迹。始于周,废于秦,汉时又恢复其法,沿至清末始废。 2.书名。宋苏洵奉诏编定,四卷。 3.称号。 详细解释 谥法[ shì fǎ ] ⒈ 评定谥号的法则。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复其旧,历代因之...
百度汉语_谥法: 1.按死者行迹立号之法,以表彰其行为事迹。始于周,废于秦,汉时又恢复其法,沿至清末始废。
《谥法》·谥法 宋朝谥法苏洵 著 大中小 谥法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例如:明成祖的谥号为: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谥号所用的字来自《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 民无能名曰神 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德象天地曰帝 静民则法曰皇 仁义所在曰王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立制及众曰...
谥号是死后的盖棺定论,《逸周书·谥法解》说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谥号可分为为上谥或美谥,带有赞美的性质;其次是中谥或平谥,表示平庸或者同情,最后是下谥或恶谥,带有批评的性质。 (1)上谥或美谥140个:文、武、成、康、昭、穆、孝、宣、平、桓、景、襄、高、明、章、大 君:赏庆刑威...
谥法 已完结文学经典古籍 7431字 最近更新:CoverPage2025-03-05 18:23开始阅读 下载番茄小说 苏洵 我的作品希望你喜欢 作品简介 本作品《谥法》由苏洵著 目录7章 书封页共7章 版权信息页 提要 諡法卷一 諡法卷二 諡法卷三 諡法卷四 CoverPage
“文”可以说是封建谥号中最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一个,为历代治世帝王、士人宰臣等掌握知识、教育、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人群所推崇。 包括不限于:三代以下第一君——汉文帝刘恒,三百年分裂的结束者——隋文帝杨坚、究极龙傲天——唐文帝李世民、大魏永远的忠臣——晋文帝司马昭、爱护侄子好叔叔——明文帝judy;官僚...
(重定向自谥法) 謚法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野,終將葬,乃制謚,遂敘謚法。謚者,行之跡;號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則賜之善號以為稱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名謂號謚。 民無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中国历史特有的精神——“谥法”我们这个历史很妙的,中国历史特殊的地方,有个名称叫“谥法”,是我们历史特有的精神。不管皇帝大臣名人,一生所做的事对与不对,死后都有一个封号,叫做“谥法”。古人对这个封号,非常重视,不过谥法现在不保留了。像有些皇帝,我们随便讲一个,汉朝的皇帝汉哀帝,很悲哀的。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