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他并未直接给《华严经》做论,但他所著之《大乘起信论》中的观点,和《华严》的唯心缘起有相通之处,尤其是《性起品》之中心思想,对构成华严之教学有所贡献。2.龙树(印度)龙树既是取出《华严经》的祖师,又是此经的论师。他所著的《十住毗婆沙论》,由鸠摩罗什花了十年时间翻译出,一共有十七卷...
所谓十大论师,据法舫法师的“唯识史观及其哲学”一篇五章四节所介绍的世亲后共有十一位论师:陈那、德慧、安慧、护法、难陀、净月、亲胜、火辨、胜友、最胜子、智月。其中除了陈那,即是通常所说的释唯识三十论的十大论师。 其中的除了陈那、安慧、德慧、是世亲的弟子(德慧又有人把他算作安慧系下)。难陀...
1、众贤论师(一切有部)认为如无【过去色】,则无需修习厌舍。因原有【过去色】,故今以修厌舍智舍断。如果原无,则无舍断。因此【过去色】实有。 2、世亲认为,过去色实有则在过去舍断,无需现在舍断;过去色实无,亦无需现在舍断。世尊说勤修对【过去色】厌舍,是指【过去色】曾有,曾有者虽过去灭尽,...
陈那论师出家之后先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中的犊子部中学习,据说他是世亲菩萨的弟子。陈那在南天竺很有声望,他曾经在案达罗国与外道辩论而无败绩,由此常年在那烂陀寺讲俱舍、唯识和因明这三科学问。但由于他的师父是世亲菩萨,后来陈那论师也跟随世亲出家了,成为了大乘僧众中的一员。除此之外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陈...
在古印度大乘瑜伽行派后期有这么一位著名论师,他是佛教新因明说的创始人,与龙树、提婆、无著、世亲、法称论师并称之为“六庄严”,又由于对因明学(逻辑学)有着很大的改良,被后人称之为“中世纪正理学之父”,这位伟大的论师,即陈那论师。 据《大唐西域记》等记载,陈那论师为南印度香至国人,是婆罗门种姓,...
因明学是在古印度早已有的学问,直到大乘佛教时期才将其革新为佛教因明学,为佛教五明之一。在佛教因明学成熟的过程中,有众多论师为因明学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法称论师正是其中最为卓著的一位。 法称论师约于公元七世纪左右,出生在南印度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从小才智敏捷、博学广识,精通婆罗门教义及声明学、医学等知识...
中观应成派鼻祖——吉祥月称论师 月称是中观派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自龙树菩萨阐释中观思想后,随学者根据自己智力以及理解不同,又分出很多支系。比如以清辨论师为代表的“顺经部自续中观派”,以静命论师为代表的“顺瑜伽自续中观派”等。这些分支派系在一些观点上有细微的分歧,由于涉及深奥的哲学理论,这里就...
正是因戒贤论师的德才兼备使他长期担任印度高等学府那烂陀寺的住持,弘传瑜伽行派的教义,大众因敬重他而不敢直呼其名,尊称之为“正法藏”。 据《佛祖历代通载》等文献记载,玄奘大师到达印度求学时,戒贤论师已一百零六岁,玄奘大师对其是仰慕已久,等有缘得见时便行拜师大礼,问候赞叹,而戒贤论师更是在听闻他...
二胜六庄严:二胜谓精通佛教最胜根本,即戒律学的两大论师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谓装饰南赡部洲的六庄严: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和圣天;精通对法学的无著和世亲;精通因明学的陈那和法称。 - 李鞑于2023051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75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2.“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 ——(北宋)司马光 1.“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论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沉浸浓郁,含英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