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前627年崤之战后,秦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结盟,共同抗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
当时在晋楚两强相争中,中原各个诸侯国是更愿意倾向于晋国,毕竟晋国是跟周天子同姓的姬姓国家,跟中原诸夏有天然的亲近感。而楚国再强大,在诸侯国也是蛮夷之辈。用鲁国人话来说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其肯字我乎?”鲁成公三年前后,晋楚关系日趋缓和,在此情况下,晋悼公姬周开始...
所以最后,城濮之战便以晋军大胜而结束。晋楚双方的第一场交锋,就以楚国的失败而结束了。城濮之战在整个春秋时代的历史上,无疑是相当的重要。对于晋文公本人来说,这一战彻底击败了楚国,自此之后,晋国就可以彻底称霸,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而对于整个春秋历史来说,这场大战则是彻底开启了接下来长达百...
一部春秋历史,半部晋楚争霸。说完了楚国如何崛起,就该聊聊晋楚争霸史了。当然,咱得先复习一下极简晋国史。 晋国,在赵国篇、魏国篇都登场过,因为不讲晋国史没法讲三晋。同样,不讲晋国史,也没法讲楚国史,诶,晋国的存在感就是这么高。晋国虽是姬姓国,但宗室纷乱却不逊于楚,大名鼎鼎的“曲沃代翼”内乱就爆发在晋...
狄人乘晋国在宋国举行盟会而侵伐晋国,而自己又没有构筑军事防御。秋季,晋军在交刚打败了狄人。晋国的郤至去访问楚国,并参加与楚国的盟会。楚共王设宴招待他,子反为相,预先在宫中构筑了地下室把乐器放到那里。郤至入宫正要登堂,金属乐器在他的脚下鸣奏起来,邰至惊慌地退了出来。子反说:“天色就要到中午...
前因:前627年城濮之战;后果:晋齐鞍之战。 前因 前627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大败。 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率军来到郑国进行救援。楚、晋在郑国的邲(今河南衡雍西南)展开了对决,楚军打败晋国,称霸中原。 前627年的城濮之战楚国败给晋国后,很多国家认为楚国已经不行了。但城濮之败,并未伤及楚国根本...
公元前636年,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业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郑国邻近楚国,楚国北上对其威胁最甚。晋国比之中原诸国又有绝对实力,谁控制郑国,在争霸战争中就占有优势,郑国遂成为晋、楚争霸的前沿阵地。郑国不得不采取两面奉迎的附强战略,在朝楚暮晋中来回变换立场,“常首鼠两大国之间,视其强弱以为向背”...
1、晋楚争盟的局面 晋国自灵公即位后,便进入了卿大夫专政时期,国力渐弱,邲之战又使实力大损,已无力抵抗楚国,出现“晋不竞于楚”的局面。晋国虽然还是中原盟主,但已不能给中原诸侯国以佑护。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晋、宋、卫、曹盟于清丘,主旨为“恤病,讨贰”,但又“于是卿不书,不实言也”...
春秋时期,晋楚两个超级大国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背景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齐桓公去世后,楚国意图进军中原,而流亡归来的公子重耳则成为了中原国家对抗楚国的唯一希望。公元前632年,经过城濮大战的大胜,晋文公正式成为了春秋的霸主。而在晋文公、晋襄公两代后,晋国陷入严重的内斗之中,楚庄王则经过一系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