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宋国都曾为了尊王攘夷而站在了“抗楚第一线”,现在晋文公登上了这个位置,他能在咄咄逼人、锐意进取的楚国面前争得霸主之位吗? 晋楚争霸,一触即发。 城濮大战 晋楚“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鲁国结盟事件。 鲁国想与卫、莒两国结盟,但如果他们三个凝成铁板那对齐国将造成威胁。所以齐国先发制人,攻鲁。
公元前632年,位于城濮(现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部)之地,晋楚两大国爆发了一场激烈战役。此番交战,晋文公巧施“退避三舍”之计,诱使敌军深入腹地,随后凭借楚军之傲慢与疲惫,果断出击,大获全胜。城濮之战乃晋楚争霸历程中的初次重大交锋,亦是晋国斩获决定性胜果的一役。此番战役落幕,晋国在中原地带的霸...
与宋国忠心一国的方针不同的是,郑国在晋楚争霸中是出了名的“墙头草”,秉持“唯强是从”的原则,在晋楚之间左右摇摆。郑穆公的儿子公子去疾曾说过,“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这句话是埋怨晋楚两国不讲德行,因此主张郑国不需遵守盟约,应根据眼前形式随时转换立场。
春秋时期,晋楚两个超级大国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背景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齐桓公去世后,楚国意图进军中原,而流亡归来的公子重耳则成为了中原国家对抗楚国的唯一希望。公元前632年,经过城濮大战的大胜,晋文公正式成为了春秋的霸主。而在晋文公、晋襄公两代后,晋国陷入严重的内斗之中,楚庄王则经过一系列的...
晋、楚两国在中原进行了长达百年的争霸战争,双方消耗巨大,给中原诸侯国带来了沉重负担,尤其是处于两国之间以郑国为代表的中小国家,更是苦不堪言。因此,春秋中期以后,郑国采取较灵活的对外政策,即晋来从晋、楚来从楚,“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是从”。3、诸侯国初次弭兵 楚庄王时期,楚国打败了强大的晋国...
这些战争,直接影响了整个春秋时代的历史发展。因为晋国和楚国实在太强,导致其他弱小的诸侯国,在双方争霸的过程当中,不得不选择站队。所以春秋时代超过半数的历史变化,基本上都和晋楚争霸本身有关。有关晋楚争霸的这段战争,我们还得从当年齐桓公去世的时候说起。公元前643年,随着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去世...
弭兵会盟:晋楚争霸战争的终结 前言 时间的轨迹就是历史的发展,他们埋藏在星河岁月之中,守护着自己独有的文明,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的发掘。起因 湛阪之战:公元前557年,春秋时期的晋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自此两个国家在中原地区的局势基本达成。▲湛阪之战 结果 柏举之战:公元前506年,在晋国的帮助下,...
晋楚争霸是指春秋时期,北方的晋国和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进行的多次战争。 晋楚争霸从公元前636年的城濮之战持续至前506年晋国率19国诸侯侵楚,吴国攻入楚都郢都。 这场争霸战争打了一百多年,晋楚直接交兵的有13场,晋国11胜2负,在大部分时间里维持霸业。
公元前546年,在宋国大夫向戍的斡旋下,晋、楚两国在宋国会盟,双方约定晋的仆从国要朝贡楚国,楚的仆从国要朝贡晋国。晋楚两国的争霸战争暂时停止。 代表晋国出席会盟的是赵武。自从担任晋国执政,赵武实行“和平称霸”的策略,即通过外交手段维持晋国的霸主地位。
晋楚大战19次,楚国..晋吹号称晋联军战胜楚军有9次,其实只有8次:前632年城濮之战,前600年柳棼之战,前599年颍北之战,前585年绕角之战,前583年蔡沈之战,前572年彭城之战,前572年焦夷之战,前557年湛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