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省菏泽市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战争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率楚军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军再次救郑,双方对垒于邲。 郑国为摆脱遭受晋、楚交攻困境,择胜者而从之,企图策动两国决战。遂遣使赴晋军中,请其发兵攻楚。 楚为麻痹晋军,两度求和示弱。晋军主将无意决战,遂答应议和。 正当双方行将盟会之时,楚军遣小股兵力袭扰诱战,晋将魏錡、赵...
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八年,晋成公元年,郑穆公二十二年,楚军在北林战胜晋军,压服郑国,又起兵进攻陆浑之戎,兵力直趋洛水“观兵周疆”,炫耀武力,威胁王畿,周定王不得已派大夫王孙满前往劳军,楚庄王竟雄心勃勃地企图迫周取而代之,问起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看出楚居心叵测,便答复说:“在...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是左丘明于僖公 二十八年 创作的一篇文章。原文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1)。楚师背酅而舍(2),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3):“原田每每(4),舍其旧而新是谋(5)。”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 若其不捷,...
晋楚邲之战,作为春秋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不仅改变了两国的命运,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我们看到,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的比拼。在这场英雄的碰撞中,勇气与智慧交织,成就了无数传奇。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英雄们的英勇表现,更感受到战争背后的悲欢离合。正如生活中的...
《清华简·系年》中记载的三家分晋期间的晋楚大战。前400年,晋国的韩取和魏击率晋军包围并攻打楚国的武阳,楚悼王派鲁阳公率领楚军救援,与晋军大战于武阳城下,楚军主将鲁阳公和平夜悼武君、阳城桓定君、三执珪之君、右尹昭等贵族将领全部阵亡,楚军残部丢弃帐幕车马惊慌溃逃。应楚国请求助战的齐国军队一...
而楚庄王则在主战派重臣令尹孙叔敖的力挺下,坚定了决战的信心。他两次派出使者拜访晋军营地、假意示弱,并由此得知晋军内部有些不和,这对楚军无疑是重大利好。于是按照春秋时诸夏交战的仪礼,两军先是约定了会盟的日期,然后摆开阵势展示各自军容。这时楚军先派出许伯、乐伯等人驾一乘单车冲向晋军,斩、擒各...
《晋楚鄢陵之战》选自《春秋左传》。鄢陵之战是春秋中期,继城濮之战、邲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作品原文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1)。范文子不欲战。欲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2);萁之役,先轸不反命(3);泌之师,荀伯不复从(4...
前因:前627年城濮之战;后果:晋齐鞍之战。 前因 前627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大败。 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率军来到郑国进行救援。楚、晋在郑国的邲(今河南衡雍西南)展开了对决,楚军打败晋国,称霸中原。 前627年的城濮之战楚国败给晋国后,很多国家认为楚国已经不行了。但城濮之败,并未伤及楚国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