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衔接培养格局,建立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衔接机制,统筹一体化协同必不可缺。高站位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之大者”,引导学生将个人志向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培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所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要...
(一)优化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树立目标意识和问题导向。不同学段、不同育人主体均需正确认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重要性,直面当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拔尖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所需拔尖创新人才的素养构成,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
创新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的处境和命运。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和伦理原则(赵勇,2023)。个体创造力的自发性、内生驱力和信念是驱动创新的根本动力,对此无法强行加以规范。只要是利群的,创造激情、想象力、批判力就应该得到呵护。
高校要积极推进本研一体化培养,创新体制机制,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硕博连读、直博、公派留学、动态进出等方面探索多样化路径,畅通成长发展通道。高校也要提前布局研究生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本硕博衔接培养工作,对于“强基计划”转段升学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确保本硕博培养的连续性。高校还应探索加大“强基...
从单纯面向有创新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转变,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早进项目学习,推动教育教学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为先”。任友群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如何有效衔接,畅通...
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体系面向所有人开放;二是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的全面开放;三是国际化。培养体系开放使有潜质的个体可以随时进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轨道。培养内容打破学科界限,注重思维能力提升;培养方式注重学科交叉、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政产地协同育人;国际化则通过生源、课程、环境,以及师资的...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人才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我们特别强调将学生置于科技前沿进行培养,以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及科技创新等,围绕学校重点科研主攻方向,有组织地将人才培养与重大科研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从“中国方案”迈向“中国范式”丁奎岭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完成了从“单兵作战”到有组织培养的跨越式演进。其中,“拔尖计划”作为一项国家高度重视、系统谋划的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对我国储备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意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是布局未来的“先手棋”,是塑造国家科技战略人才队伍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比如,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战略布局不足;基础教育偏重知识传授,而对学生科学兴趣、创造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