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欠薪罪,又称为无故拖欠工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罪名,用以惩罚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治理对策 2015年1月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发布消息称,中央四部门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欠薪犯罪将受到更严厉的打击。这一...
恶意欠薪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可向劳动法律执行监管大队申诉,要求其迅速补偿;也可通过人民法院提起支付诉讼请求,法院将发布支付令。若用人单位逃避支付或拒不支付,情节严重且经催告未付的,将受刑事处罚及民事赔偿。造成严重后果的,刑期更长。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
导读:一是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二是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来解决;三是有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来解决;四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是求助社会、媒体的力量。遭遇恶意欠薪怎么办? 遭遇恶意欠薪怎么办? 一是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二是可以向劳动保障...
今天(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开展“强化欠薪治理 保障劳动权益”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有关部署安排。最高法:严惩恶意欠薪行为 快立快执欠薪案件 妥善审理各类劳动权益保障案件 今年1至11月,全国法院受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59万件,受理一审劳务合同纠纷案件66万件。例如,妥善审理平等就业权纠纷案件,...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恶意欠薪规定,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内容,具体解析如下:法规 一、恶意欠薪的认定 主体范围 恶意欠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对于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个人或单位,若违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行为特征 恶意欠薪的行为...
恶意欠薪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刑事法律责任? 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光明网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 孙满桃)最高人民法院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9个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进一步明晰裁判规则、推动部门联动、促进多元解纷、加强协同共治。记者注意到,在宫某等11人与某金属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中,宫某等11人与海外生产项目发包人某冶金公司签订劳务合同,与承包人(实际用人单位)...
恶意欠薪是指用人单位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故意不按期或不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以下是对恶意欠薪的详细解析: 一、恶意欠薪的定义 恶意欠薪,即无故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可以拖欠工资的情形,而故意不按期或者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
一个月前,汉川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远赴广东,将恶意欠薪的犯罪嫌疑人邹某某抓获,最终顺利为工人讨回被拖欠的工资。11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2024年以来,孝感市公安机关主动作为、重拳出击,深入推进打击整治恶意欠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有力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平安稳定。摸排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