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 一、作者简介 二、理解词义 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文| 顾颉刚 [批注]题目是并列短语。但根据课文旨意,“怀疑”与“学问”并不是可以互换位置的并列关系,而是隐含着条件关系。即:怀疑是学问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怀疑精神,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的学问。不少议论文的题目都...
与第⑤段内容相符。 【解析】【分析】【小题1】理解全文后,就很容易作答了。前两个空,可提取第6段首句的“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作为答案。第三个空是结论,所以可填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做学问一定要有怀疑的精神”等句。【小题2】排序...
《怀疑与学问》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 开拓者、奠基人。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二、理解词义 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
怀疑与学问主要内容如下: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如此才能辨伪去妄,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一、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学习,九年级上册,19怀疑与学问,课文笔记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2.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难点)3.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重点)课文分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它是怎样提出来的?【找...
《怀疑与学问(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拓展阅读书系)》是201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图书,作者是顾颉刚。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史学家顾颉刚的散杂文作品集,其中既有教导青少年立志、读书、为学等做人做事的散杂文,又收录其研究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历史事迹等方面的随笔。其中,《怀疑与学问》入选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书本和学问,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问,根据第④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和“这一番事前的思索...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把握论文知识。 2、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重点难点:中考形式阅读,论点、论据、相关句子作用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 一、课文内容: 1段:“学者先要会疑。” 2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