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的坦洋村是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发祥地。 坦洋村位于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北麓,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青水秀,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绝对是福建小众旅行地必须处,五星推荐。 01 历史文化玩不停 冬日里,漫步坦洋村内,茶香飘荡。参观“振兴之路”主题馆,走访古茶行、炮楼等古建筑,体验制茶工艺,品尝新式茶饮…...
坦洋工夫,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特产,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黄色,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2010年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坦洋工夫”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18日...
关于坦洋工夫的创制,福安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清朝咸丰年间,坦洋村“万兴隆”茶行胡福四根据从武夷山引入的小种红茶制法,以当地的坦洋菜茶为原料,于1851年试制红茶成功,后经坦洋诸茶庄的共同努力,创出“坦洋工夫”品牌,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更有“英商购买华茶,以坦洋出产为最”的记载。 1915年福建省...
闽东最高的峰峦白云山,挺拔巍峨,俯视五县。在它的南麓清幽秀丽的清溪入口处,有一山间小村落。她,就是著名的坦洋工夫茶的原产地——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当年人则称之为“小上海”、“小福州”。 在“坦洋工夫”香霏环宇、芳名远播的日子里,从国外写来的信件,无须冠以省、地、县的前称,而直书“中国坦洋...
“原想安排一段时间到村里住一阵,走走家,串串户。没料到这次走得这么匆忙,心里很遗憾。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永远贴在一起的。”走进 “振兴之路主题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几行大字,正如那家常的“坦洋工夫茶”一般让人...
坦洋村,福安市白云山麓下一个风景秀美的小村庄,因一味红茶的创制而蜚声海内外。从清雍正乾隆年间成功试制红茶,至咸丰元年(1851)以地取名为坦洋工夫,坦洋因茶叶贸易的兴盛而繁荣,也曾凋敝困顿过。 改革开放以来,坦洋村上演了茶业复兴、摆脱贫困的生动实践,“四进坦洋”的故事更广为流传、催人奋进。新时期,坦...
一路开疆拓土的长溪两岸便是狭长的谷地,社口的坦洋便在其上游的冲刷中,成就了一块如板一般坦坦平平的溪坂,民间俗称:板洋。早期有可能产竹子,又称:竹坂里。又因村后山多桂花树,香飘四溢,也称:桂香山。“坦洋”的正式村名则出现在1762年官修的《福宁府志》。
洋,洋字用做取名寓指广阔、宽之义,寓意吉祥又有内涵。 坦洋名字寓意高贵、乐于奉献、有美感,也寓意心思细腻,处事稳妥,必定成功。 坦洋名字重名率高吗? 在每一亿人口中,约有 2 万人使用坦字; 45 万人使用洋字。 坦洋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 组织能力强实事求是仪态威严 ...
坦洋的每一幢老宅,都是一杯酽酽的工夫茶。村民告诉我,百余年的房屋虽然出现了陈旧颓废的现象,但茶香已浸透其中,成为老厝的味道,是名副其实的茶厝。坦洋村尚存古民居 20 多座,多为二进二托二天井五开间双侧屋的格局。而“屋脊垂鱼”是坦洋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寄托着老百姓趋吉避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