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思是人们的感受、想法、行为和认知,都是基于自己的业力和因果报应,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受想行识'的基本概念解释 “受想行识”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源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经》。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了人的四个精神层面: 受:指的是人...
“亦复如是”则是佛教语境中的常用表达,意为“也是这样”或“同样如此”,用以承接上文,表示前后文所描述的现象或规律是一致的。在此句中,“亦复如是”便是用来强调“受想行识”四蕴与“色蕴”一样,皆是空华无实,当体即空。 综上所述,“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便是在阐述人们的感受、想法、行为和认知,都...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各取其义。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就是说每一个有每一个的具体意义和行为,这里是说受想行识与色法一样无有差别的,同样互即不异。受、想、行、识它们都是互不分离的,指互不分离,就是指即是。
意思是说,我们的感受、想法、行为和认知,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业力和因果报应。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什么意思?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意思如下:出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经》。这句话的意思是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各取其义。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就是说每一个有每一个的具体意义和行为,这里是说受想行识与色法一样无有差别的,同样互即不异。受、想、行、识它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教用语,是指佛教把所有能识知、能了知的所有现象,都归于“心”这个概念的范围中。“受想行识”是佛教用语,是指“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受,即感受,是指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体验;想,即想象,是指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思维加工和想象;行,即行为,是指基于感受和想象所做出的反应和行动;识,即意识,是指对一切心理活动的觉知和认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句话,意味着这四种心理过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所谓五蕴皆空,意谓不论物质现象(相当于色)或精神现象(受、想、行、识)均属因缘所生法,无固定不变之自性;若以其为实有自性,则是虚妄分别,故色之本质为空。色、受、想、行、识是一个佛教用语,是“五蕴皆空”中“五蕴”。五蕴分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佛教经典《心经》中的一句,意指感受、想象、行为和意识也同样都是空幻不实的。这句话反映了佛教对于世界本质的一种认识,即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并无实体。首先,从字面上看,“受”指的是感受,即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想”是想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