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也叫作伯牙鼓琴。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锺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锺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锺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断,挑断...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版本二(简化版)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伯牙鼓琴【作者】《吕氏春秋》 【朝代】先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方:正在 (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少选:一会儿 因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在琴声中就能听出来,钟子期不仅懂的琴音,更懂得志。想到一个词“知音” ...
伯牙琴出自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据说后来子期死,伯牙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因以"伯牙琴"用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之典。内容简介...
善哉:好啊。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绝:断绝。 复:再。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伯牙鼓琴遇知音,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的故事,表达了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谊,也反映了知音难觅、珍惜友情的主题。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1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
《伯牙鼓琴》是先秦时期记录知音之谊的经典文言故事,原文通过伯牙与钟子期的互动,展现了“知音难遇”的主题,后附白话文翻译如下: 一、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