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这一句话的含义是,礼代表的是宇宙间的秩序,而乐则象征着宇宙间的和谐。2. 这句话出自《礼记·乐记》,该书成书于西汉时期,但其理念源自先秦诸子关于音乐与礼仪的论述。3. 《乐记》中提到,乐的本质是调和,它反映了天地间的和谐;而礼的核心是...
张载说:“盖礼者理也,须是学穷理,礼则所以行其义,知理则能制礼,然则礼出于理之后。”张载统一礼、理关系,认为,一方面,理是礼的根据、标准,知理然后才能制礼、观礼,合理才合礼;另一方面,礼是理的现实化、具象化,理通过礼获得了现实的规定性,具有规范功能。张载此处之“礼”指“礼之意”“礼之质”,对应...
《礼记·乐记》 【原典】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
《乐记•乐论》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据此,孔子等儒家学者推崇礼乐制度的原因应该是( )A.礼乐制度敬天法地,赋予统治者以合法性B.不
所以圣人作乐以与天相应,制礼与地相应。礼乐详明而完备,天地也就各得其职了。 详细翻译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礼记·乐记》)。由此可知,( )是内在情感的展示,( )是外在规范的体现;A.乐、礼B.礼、乐C.乐、序D.序、礼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
正所谓“礼者,天地之序;乐者,天地之和”,相比较而言,“礼”作为外在的强制性规范,能使上下有别,贵贱有等,而“乐”则能充分调动人的思想感情,使看似不同的人相互亲近。看繁体字更有趣,加上草字头,“樂”便成了“藥”,其实,乐本身也是一味药,能安神和气,抚慰人心。礼乐的配合,体现了中国古人伟大的智慧。
1.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也者,合于无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2.“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 3《疏》:“理,谓道理,言礼者使万事合于道理也.”...
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
他关于《乐记》这一经典文献乐论精神的阐发,主要体现在其对乐与声、乐与礼、乐与教三组关系的阐释与辨正中。 一、“乐者,音之所由生也”:“乐”与“声”的关系 何谓“乐”,“乐”根源于什么?《乐记》将这一本体问题追溯到人性,其开篇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