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接着解释说:"遍计所执性本身就是虚妄的,所以说它无相;依他起性是因缘和合,无有自性,所以说它无生;圆成实性超越了一切戏论,远离了虚妄分别,所以说它无性可得。这就是'三性三无性'的道理。"佛陀的开示如同一道光,照亮了婆罗门的心。他明白了,我们平常所见的世界,都带着我们的主观分别。就像看到...
词语三无性 繁体三無性 拼音sān wú xìng 怎么读 【三无性】的意思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之一。相对于三自性而言。三无性指三种无自体的存在状态。即一、相无性,谓形相是由概念而有,所以没有自体;二、生无性,谓现象是条件构成,所以也没有自体;三、胜义无性,谓究竟真实就是呈现没有自体的状态。因此...
三无性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相无性是说一切遍计所执的事物,其相皆假而非实有;生无性是说一切法皆依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生则无有实性;胜义无性是说诸法胜义原无生灭,本不可说,故无有实性。更多:https://www.bmcx.com/...
三无性者是对三性所立。如《唯识三十颂》云:“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所谓三无性者,一、相无自性,二、生无自性,三、胜义无自性。一相无自性者,此依遍计所执性所立。因遍计所执性之体相不过是迷情上所现之妄相,体实非有,譬如像空花一样,性相都无。如《解深密经》云:“此由...
三性云者,一遍计所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是也。遍计所执性者,即无始以来所妄执之心外实我实法是也。依他起性者,即依他众缘而起之色心诸法是也。圆成实性者,即依他起法之实体是也(此即真如也)。 三无性云者,一相无性,二生无性,三胜义无性是也。相无性者,遍计所执体相都无...
因为依他诸法乃托众缘而生,无定实之性,譬如幻事,故称生无性。三、胜义无性,又称胜义无自性性、无真性、第一义谛无自体相。乃针对圆成实性而立。以上见《解深密经》卷二所载。此外,《唯识三十颂》有云:‘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参阅‘三自性’条。
“三无性”指无渊、无极、无余。其中“无渊”是指宇宙无始无终,一切都孕育于未知空间;“无极”是指宇宙没有东西是无限的,一切都受到无形的支配;“无余”是指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是多余的。 三性三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它们的具体内涵。 一、探讨三性的具体内涵 1、天的具体内涵: 天是无形的,却容纳着多姿...
三无性就是告诉我们,凡夫的遍计所执相确实没有,依他起的现象世界是因缘假有,圆成实为究竟实相,是真实有。但我们要知道,这种真实是超越有无的,如果我们以为它是实实在在的有,依然是属于妄想的范畴,属于遍计所执的范畴。唯识的整个修行,就是帮助我们认识遍计所执相,断除染污的依他起相,最终证得圆成实相。
无著尊者带着天亲向经堂走去,边走边说:“遍计所执性本身就是妄执,所以是相无性;依他起性是因缘所生,所以是生无性;圆成实性超越名言,所以是胜义无性。”“三性”与“三无性”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就像莲池中的倒影,既有似乎真实的现象,又无实在的自性。这种即有即空、非有非空的境界,正...
三性和三无性是佛法的集大成思想。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从《心经》出发,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