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比较LC3-II和LC3-I的相对含量,可以评估细胞自噬的活跃程度。 辅助疾病研究:细胞自噬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因此,LC3-II/LC3-I比值的变化也可能为这些疾病的研究提供线索。例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细胞自噬可能参与清除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而LC3-II/...
LC3蛋白合成后,C末端被ATG4水解切割掉一段多肽,暴露甘氨酸,产生胞质的 LC3-I 型,胞浆分布。自噬过程中,LC3-I在Atg7和Atg3作用下(和泛素修饰过程很像),与磷脂酰乙醇胺共价结合,LC3-I 被脂质化为 LC3-II,结合在自噬体膜上。LC3-Ⅱ常用作自噬形成的标识物...
自噬发生时,LC3 蛋白合成后立即在其羧基端被 Atg4 所剪切,产生细胞浆定位的 LC3-I。在自噬过程中,LC3-I 会被包括 Atg7 和 Atg3 在内的泛素样体系所修饰和加工,产生分子量为 14kD 的 LC3-II,并定位到自噬小体中。LC3-II 的含量和发生自噬的程度成正比,LC3-II/I比值的大小可估计自噬水平的高低。得益...
当LC3-I和LC3-II总量恒定时,LC3-II/LC3-I用来表示自噬的水平。其次,与LC3-II相比,LC3-I对反复冻融更加敏感,更容易降解,因此一般需要用新鲜制备样品上样。这点倒是有可能,之前制好的样本经过几次优化和反复冻融,有可能造成LC3-I检测不到。 师兄说:选择合适的一抗也很重要...
LC3-I 通过 Atg7 和Atg3(分别对应 E1 和 E2 样酶)参与的泛素样反应,使磷脂酰乙醇胺 (PtdEth,PE)偶联,生成脂质化形式的 LC3,也称作 LC3-II,它可以附着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膜上,是自噬体的结构蛋白。在降解过程中,位于自噬溶酶体外膜的 LC3-II 被半胱氨酸蛋白酶 Atg4B 移除后回收,位于内膜的 LC3-II...
线粒体自噬时,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此时LC3-I蛋白被修饰形成LC3-II蛋白,LC3-II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研究人员选取周龄一致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训练一段时间后,测量大鼠腓肠肌细胞LC3-I蛋白和LC3-II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
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后,外膜上的LC3-II被Atg4切割,产生LC3-I循环利用;内膜上的LC3-II被溶酶体酶降解,导致自噬溶酶体中LC3含量很低。 因而,LC3蛋白水平被用来作为自噬评价和测定的公认指标,当与溶酶体抑制剂联用时,可以量化自噬流(一定时间内自噬过程发生的强度)。
LC3-I通过Atg7 和 Atg3(分别对应 E1 和 E2 样酶)参与的泛素样反应,使磷脂酰乙醇胺 (PtdEth,PE) 偶联,生成脂质化形式的 LC3,也称作 LC3-II,它可以附着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膜上,是自噬体的结构蛋白。在降解过程中,位于自噬溶酶体外膜的LC3-II被半胱氨酸蛋白酶Atg4B移除后回收,位于内膜的LC3-II则与...
LC3家族成员在自噬体的成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自噬体是自噬的核心细胞器5。扩散分布在胞质溶胶中的LC3前体经蛋白水解加工后形成LC3-I。在自噬开始时,通过在其C-末端甘氨酸修饰磷脂酰乙醇胺以形成LC3-II,其以点状分布的形式快速易位至新生自噬体上。LentiBrite™ LC3慢病毒颗粒提供明亮的GFP/RFP荧光和精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