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P技术是电池结构创新的一大进步,主要通过取消模组设计,将电芯集成为电池包,但是CTP技术却没有突破电池包本身,电池包仍旧是一个独立的零部件。CTC技术则是直接将电芯安装在一体冲压成形的车架地板内,利用车身纵梁、横梁形成完整的密封结构,进一步加深了电池系统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底盘的集成,减少零部件数量,提升空...
CTP(Cell to Pack)就是将模组这一步给省掉。CTC(Cell to Chassis)/CTB(Cell to Body)是相似的,就是进一步地将电池包这一步给省掉。有张图不错[1]: 表面上看,CTC/CTB技术更强一代,肯定比CTP技术强啊! 其实也不能完全这么看,就只说CTP技术,也分为一代二代三代,每一代的差别都很大。也就是说,高级...
CTP/CTC(CTB),实际就是动力电池的集成度走高的一种趋势。我们现在动力电池装车最主流的方式还是Cell ...
CTC开发还有较多难点,比如其对电芯一致性的要求更高,电芯由于充放电膨胀造成的形变和散热性能变差,强度和刚度系统设计都需系统性开发,还需要我们有待观察。 从目前来看,趋势上一定是朝向高度集成化、减少零部件,带来更大空间,减少成本等方向发展。但是CTC/CTB这种直接与底盘进行整合的方式,对于换电来说是不可能实现...
CTP(Cell to Pack)技术省略了模组这一步骤,直接将电芯安装到电池包中。而CTC(Cell to Chassis)或CTB(Cell to Body)技术则更进一步,省去了电池包这一环节,直接将电芯集成到车身中。虽然从表面上看,CTC/CTB技术似乎比CTP技术更先进,但实际上,CTP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高级版本可能与初级的CTC/CTB技术不相上下。
CTC技术集成电池、底盘和下车身,通过减少冗余结构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系统比能,并增加电动车的空间、续航和操控性能,被认为是决定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核心技术。CTM(Cell to Module)是早期技术,通过标准化电芯尺寸降低生产成本,但难以适应不同车型需求。CTP(Cell to Pack)技术则直接将电芯集成...
模块化与集成化的不同,暗含着补能方式的区别:模块化CTP换电;CTC/CTB快充。集成化程度更高的CTC/...
CTP、CTC(CTB)电池底盘技术方案的演进,体现了动力电池集成度的提升趋势。传统Cell to Module方式,即单体电芯组成模组,模组组成箱体,箱体组装成系统,然后系统装车。这种方式虽然技术成熟,工艺可靠,但存在工序多、外壳占用空间多的弊病,不利于降低加工成本和提高空间利用率。CTM→CTP→CTC(CTB)的...
特式CTC和CTB的共同点,都是减少了一层板,缩减大该10mm一点点高度,减少一层板一点点重量,聊胜于无但毕竟电车实在捉襟见肘,算是有些作用。电池包都是独立封装,单看电池其实和非CTC、非CTB的电池包工序区别不大,电池密封风险比零式CTC小很多;车舱会有一定的密封可靠性风险,总装线也需要调整,毕竟装一个500kg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