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求解…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
本章立论的动机,实有感于人际关系愈来愈外在化,而自发自主的精神已逐渐消失,仅靠一些规范把人的思想行为定着在固定的形式中。 老子从居心上来分道、德、仁、义、礼这五个层次。后四者不仅递相差次,每况愈下,而且是相继而生的。无形无迹的道显现于物或作用于物是为德(道是体,德是用)。老子将德分为上下:...
宋代的程明道是一个真正的洒脱之人,有诗为证:“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袁枚也曾写道:“不着衣冠已半年,水云深处伴花眠,平生最享无官了,第一骄人六月天。”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译文对照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在第二十一章中他写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二十八章说:“常德不离”、“常德乃足”,可见“道”是“德”之本。在本章中老子将传统所说的道德,分为“上德”、“下德”,其中下德又包括“上仁”、“上义”、“上礼”等。 “上德”是合于“道”的德,具备“上德”的人完全依道而行事,故他们不...
理想的社会,人们不知何为仁义道德,不存在刻意表现,所作所为都是自然本能、天性使然。这样的社会,如同未经世俗侵染的天真孩童,又如未被文明尘埃覆盖的净土,纯洁无瑕。人们的生活方式,单纯而质朴,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原始律动,没有德与不德的概念,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恰恰契合了天道的运行法则。然而,随着人类...
道德经 第三十八章 道德经 第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ɡ)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
本章内容在郭店楚简版本的“道德经”中并不存在。这表明,这一章是在道家和儒家争论之后,道家为了反驳儒家倡导的仁、义、礼而增加的内容。此外,不同版本中对这一章的表述也有所不同,解释也不尽相同。我对第一句话的解释采取的是《韩非子•解老》中的解释。(妙音国学)包含丰富的国学课程,涵盖了经、史、...
《道德真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 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自律,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 道德低下的人, 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 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 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