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 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自律,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 道德低下的人, 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 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 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有大仁爱的人,是在追求仁爱,却不是刻意实现某种目的。 ...
故作洒脱,闲愁很快就会找上你。 宋代的程明道是一个真正的洒脱之人,有诗为证:“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袁枚也曾写道:“不着衣冠已半年,水云深处伴花眠,平生最享无官了,第一骄...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
评析 《道德经》一方面是谈“道”,一方面是论“德”。老子认为“上德”是完全合乎“道”的精神。二十一章曾写道:“孔德之客,唯道是从”;二十八章说:“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五十一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翻译:第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一句的大意是:有高品德且崇尚品德...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道德经,此版本《道德经》是基于《王弼老子注》的再解读,《王弼老子注》是楼宇烈先生对王弼的《老子注》进行校勘标点而成。王弼老子注是王弼创建玄学,将道学从两汉经学过渡为魏晋玄学的基石。在《老子注》中,王弼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翻译与解读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01;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02。上德无为而无以为03,下德为之而有以为04。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01,上义为之而有以为02。上礼为之而莫之应,是攘臂而扔之03。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04。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