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三十八章》评析 《道德经》一方面是谈“道”,一方面是论“德”。老子认为“上德”是完全合乎“道”的精神。二十一章曾写道:“孔德之客,唯道是从”;二十八章说:“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五十一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以...
老子将德分为上下:上德是无心的流露,下德则有了居心。仁、义,是从下德产生的,属于有心的作为,已经不是自然的流露了。到了礼,就注入勉强的成分,礼失而后法(古时候“法”实内涵于“礼”),人的内在精神全然被斫伤。在老子那时代,礼已演为繁文细节,拘锁人心,同时为争权者所盗用,成为剽窃名位的工具,所以老子...
评析 《道德经》一方面是谈“道”,一方面是论“德”。老子认为“上德”是完全合乎“道”的精神。二十一章曾写道:“孔德之客,唯道是从”;二十八章说:“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五十一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老子认为“德政”不顾客观实际情况,仅凭人的主观意志加以推行,是“不德”。老子的“上德”则是“无以为”、“无为”,它不脱离客观的自然规律,没有功利的意图,不单凭主观意愿办事,能把“道”的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其结果是“无为而无...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
道德经名句第三十八章《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处厚弃薄,处实去华 【经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①,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②。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③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翻译(译文) 注释及延伸阅读 第三十八章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 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 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 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道德经_第三十八章-译文、正文、评析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⑦,而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