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受想行识”是佛教中的“五蕴”,也是构成人我与万物的五种要素。 色:即一切有形的物质,比如我们的身体、外在的山河大地等,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而成,没有固定不变的自体,所以叫“色蕴”。 受:即感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反应。 想:即想象、思维,是对...
佛家语中的“色、受、想、行、识”是佛教中描述人类心灵活动的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含义。首先,“色”指的是除心灵之外的客观世界,包括我们的身体。这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层面的外物,还包括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外界的一切。其次,“想”是指心对于所知之境的执取形象。当我们看见、听见、接触...
色受想行识是佛教中的五蕴之一。一、色受想行识是佛教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具体指的是五蕴中的五个部分。其中,“色”指的是物质的存在,包括人的身体以及外在的有形物质;“受”指的是感受,包括人的感觉、知觉和情绪等;“想”指的是人的思维和想象;“行”指的是人的行为、行动和意志;“识”...
色,是除我们心灵之外的客观世界,包括我们的身体; 受,是指感官接受刺激; 想,是感觉并形成名称; 行,思维; 识,意识,形成概念等。 色、受、想、行、识是五蕴。00分享举报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广告 Canva可画-一键制作海报,简单易用人人都会 淘宝免费海报在线制作千万商品,品类齐全,千万别错过! 淘宝超值免费海报在线...
色,是除我们心灵之外的客观世界,包括我们的身体;受,是指感官接受刺激;想,是感觉并形成名称;行,思维;识,意识,形成概念等。色、受、想、行、识是五蕴。
色受想行识就是五蕴。1、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和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镜,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2、受蕴:即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以身受和...
受想行识是一个佛教用语,“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引证解释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在色蕴之后,加一句亦复如是,意思就是都一样是空。即可说: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
我们常说五蕴身心,所以五蕴跟身心是紧密联系的,“色蕴”就是指身体,“受想行识”这四蕴是就心而言。身体是“地、火、水、风”,四大和合而成,既然是和合而成,那么就是有生有灭的,所有身体必定会有入灭的时候。这就是《圆觉经》里说“幻身幻心”,而“受想行识”就是指幻心。《圆觉经》里讲修习...
“受”,就是感受,以“领纳”为义,指感觉、感情,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领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所产生的喜、怒、爱、乐等感受。“想”,取像之义,指知觉、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形成概念及表象的作用。“行”,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