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因果并不是可以分开的,有因有果,但之前的果就可以变为后来的因,是所谓因果循环。色即因,空即果;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因同果,果同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受想行识:应该分开来看,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都是如此。[色不异空] 的色是代表物...
“色不异空”的意思是,一切有形的物质都是虚假的。佛教认为,一切有形的事物都是由因缘产生的,就是由各种条件凑到一块产生的,条件不存在了这个事物也就不存在了。“空不异色”的意思是,虽然事物都是虚假的,但又确实存在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是,色和空是非一非异。我们既不能...
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是佛教空性思想的高度概括,旨在阐述世间万物本质皆空的深邃哲理。"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舍利子”是佛陀对弟子舍利弗的尊称,作为开场以引起注意。“色”在佛教中常指物质世界的一切有形相者,包括我们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舍利子啊,物质的形态(色)与空性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它们并不相异;空性也并不独立于物质形态之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进一步说,物质的形态本身就是空性的体现,而空性也通过物质形态得以显现。同样地,我们的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等精神活动(受想行识),也都遵循这样的原则,...
把色换成受、想、行、识就行了,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其余依此类推即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中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世间万物的本质和真相是空(幻有的),从而摆脱各种执着和妄想,进而达到清净、自在、...
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这就是“亦复如是”的意思。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意思是,色离不开空,空离不开色。如果离开了色法,就不存在空性;如果...
色并非独立于空之外的实体,而是空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空性也不是脱离色的抽象概念,而是万物存在的根本。受、想、行、识,这些心理现象同样如此,它们也是色与空统一的体现。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我们不应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色),而应认识到其背后的空性。它教导我们在面对事物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告诉人,身上的物质与意识感受行为认识不是人的,例如从小到大掉落的头发,脱落的细胞,七天进行一次的新旧转换,人不能跟着人家去,跟着去的没有排位。想法,念头一样,例如形成的自我认识,这些比身体自身更有迷惑性,身体不是人的容易理解,自我认识不是人的难理解,人也不能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