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篇及翻译崇文书馆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9689 3 07:18 App 淫欲心太重怎么办 上 340 0 03:21:55 App 般若正观略讲《心经》|南怀瑾 1506 5 00:27 App 梦参法师开示:...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里的一小段,甚至变成了一句口头禅,可见这段话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传播得非常广。但在这一小段里,有意思的是,首先提到了“舍利子”。“舍利子”是音译,其实就是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为什么《心经》中提到舍...
这句话就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句话最精华的部分,不在前几句上,而是最后两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两句话也是经常容易被人忽略掉的部分。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色与空是没有区别的,空只是色的分解,色只是空的和合。色一般指可以见到...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段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是阐述佛教空性思想的重要段落。其中,“舍利子”是对听法者的尊称,此处指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色”在佛教中一般代表物质世界及一切可见可感的现象,“空”则指事物的本质空性,即一切现象...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启示:舍利子,是释迦牟尼对一个弟子的称呼(有翻译成叫舍利弗,或舍利子,或沙利子),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古代高手传授知识,习惯以问答的形式,释迦牟尼...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译解】舍利子,我告诉你:达到这种心灵境界时,你会发现或者说感受到、体验到,现象与本质没有区别,本质与现象没有区别...
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是佛教空性思想的高度概括,旨在阐述世间万物本质皆空的深邃哲理。"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舍利子”是佛陀对弟子舍利弗的尊称,作为开场以引起注意。“色”在佛教中常指物质世界的一切有形相者,包括我们的...
解释般若心经就大致解释这句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
“受想行识”同样如此,它们都是心识的体验,也是空性的体现。这里的“色”并不仅仅指物质世界,而是涵盖了所有现象和体验。它告诉我们,看待事物时,不应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深入洞察其本质,即空性,这是般若智慧的实践。色的存在是因为诸缘的聚合,而空性则是这种聚合背后的本源和归宿,一切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