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般若心经就大致解释这句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句话是《心经》的核心,那它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舍利子”指的是请法人的名字叫舍利子(或舍利弗),这里也暗指我们众生。“色”在这里指一切可以感知的物质与现象的总和。经典中认为色由四大种所构成,四大种是指...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篇及翻译崇文书馆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785 2 01:47 App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5372 6 05:34 App 佛陀最经典的一段讲解 能悟到的人都不简单 佛教故事 1722 0 02:22 App...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段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是阐述佛教空性思想的重要段落。其中,“舍利子”是对听法者的尊称,此处指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色”在佛教中一般代表物质世界及一切可见可感的现象,“空”则指事物的本质空性,即一切现象...
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是佛教空性思想的高度概括,旨在阐述世间万物本质皆空的深邃哲理。"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舍利子”是佛陀对弟子舍利弗的尊称,作为开场以引起注意。“色”在佛教中常指物质世界的一切有形相者,包括我们的...
色的存在是因为诸缘的聚合,而空性则是这种聚合背后的本源和归宿,一切皆由空性产生,最终又能回归空性,达到涅槃的境界。总的来说,这段经文强调的是通过智慧(般若)超越表象,认识事物的真实本性,即空性,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觉悟。通过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万物的虚幻本质...
色并非独立于空之外的实体,而是空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空性也不是脱离色的抽象概念,而是万物存在的根本。受、想、行、识,这些心理现象同样如此,它们也是色与空统一的体现。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我们不应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色),而应认识到其背后的空性。它教导我们在面对事物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对“五蕴皆空”这个空和色的理解。《心经》很容易背、很短,二百六十个字。“...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
《心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啊!一时聚合的情境是无实现象,无实现象是短暂情境,一时情境即是现象,现象即是一时情境。我们的主观想法也瞬时万变。 色不异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具体有形现象来自于空无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