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姬生下了刘荣后,深得景帝宠爱,她极力说服景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储,经不住枕边风的吹拂,景帝便在即位四年后立刘荣为太子。 如果没有什么变故,刘荣将来就会顺理成章成为大汉皇帝,可是宫廷向来多变故,由于他母亲栗姬的见识短浅、做事鲁莽,刘荣...
这里说的是有道者的待人接物。 本章不仅写出有道者顺任自然以待人接物,更表达了有道者无弃人无弃物的心怀。具有这种心怀的人,对于善人和不善的人,都能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于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弃他,一方面要劝勉他,诱导他,另方面也可给善人作一个借鉴。
总之,老子在本章中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善行和善言是实践无为之道的关键。 通过善行和善言,人们能够达到无可挑剔的结果,同时也能够保持谦逊和智慧。这些观念对于社会生活和个人修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英国人认为“沉默才是金”,而老子也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善言”...
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五善”,即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五善都是合乎大道的,人们只有达到上面所说的五善的境界,才能像庖丁解牛那样行动自如。此篇处处闪耀着老子的智慧火花,无不展现了他深藏不露的机智和机巧之心。 老子所说的“五善”,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种是善行。善于行...
老子《道德经》帛书本第二十七章。丨原文善行者无勶(chè)迹,善言者无瑕適(zhé),善数者不以梼策,善闭者无关籥(yuù)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𦄿(mò)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㤹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忄曳)yì明。故善人,善 - 道长的视界于20241121发布在抖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无瑕谪②,善计不用筹策③,善闭无关楗④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⑤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⑥人,故无弃人⑦;常善救物,故无弃物⑧,是谓袭⑨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⑩。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⑩。
📖秒懂《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之精髓 #道德经 #国学文化智慧 #修心修行 #老子 - 雅歌•宇森于20241013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2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还原版《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给出了“弱者道之用”的完整表述,这就是“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里,老子用天道的“利而不害”诠释了人道的“为而不争”,表明归根结蒂是天道的“公平公正”将“不争”转化成了“故莫能与之争”,从而诠释了为什么“弱能胜强”,...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翻译与解读 善行无辙迹01,善言无瑕谪02,善数不用筹策03,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04,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05。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06。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07。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08。是谓要妙09。 今译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翻译(译文) 注释及延伸阅读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不用筹策⑤;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⑨。不贵其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