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易经》中的蒙卦,这是《上经》的第四卦,由下坎上艮组成。蒙卦的主题是启蒙和教育,象征着初学者的成长和进步。 蒙卦原文: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这段话的意思是:蒙卦是亨通的。不是我去求初学的孩子,而是孩子来求我。第一次占筮可以告诉他,如果再三占...
蒙学,即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之学。《易经·蒙卦》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是我国关于蒙学的最早阐述,也是蒙学概念提出的依据。 蒙学教材蕴含对生命、人性等命题的探讨,具有十分丰厚的生命教育资源。在蒙学教材之中,《三字经》《弟子规》和《千家诗》是较出名、...
“反”,是童蒙求我的唯一方法。《周易》的《蹇》卦就说:往蹇,来反。这就是后来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已”。“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同样出自思孟学派的《大象》,对...
“象罔得珠”的这个寓言,和《蒙》卦的“童蒙求我”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寓言里的那颗玄珠,实际上比喻的是大道。大道无名,无为而无不为。聪明伶俐的“知”,难以找到道。童蒙无知的象罔,才能找到它。类似的寓言,在《知北游》里再次出现了。在这个故事里,黄帝和派去寻找玄珠的“知”有这样一段关于如何得道...
“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出自《易经》蒙卦卦辞。其原文曰:“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经典文献似乎不应该都无限多种读法。这段爻辞的完整内容是: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亨,即享字,享祭的意思。亨的意思是说筮问蒙卦前,需要举行一个祭祀神明的仪式。匪,同非。童蒙,即蒙昧不暗世事的少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蒙卦卦辞是:“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是蒙昧、迷茫的意思。蒙卦象征着事物的初始阶段,就像人处于孩童时期,对世界充满了迷茫和无知。这个时期需要通过学习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经验。“亨”表示通顺、顺利。在蒙昧的阶段,虽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有限,但只要...
《周易》的《蒙》卦中,有“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一语。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古往今来最好的注解,来自于悟元子刘一明。他在《周易阐真》中说,《蒙》卦实际上说的是人的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人被识神所蒙蔽,就叫做“蒙”。卦辞中的“童蒙”,指的是人的元神,而“我”,指的是人的识神。“匪我求童蒙...
蒙卦的卦辞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匪字通非常的非。童蒙是蒙昧的童子。这里的童蒙是前来卜问的人。我代表占卜者。不是占卜者求着为他人占卜,而是想知道答案的人主动来求助于占卜者。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筮字的意思是,以八卦用类似数学的方式进行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