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即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之学。《易经·蒙卦》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是我国关于蒙学的最早阐述,也是蒙学概念提出的依据。 蒙学教材蕴含对生命、人性等命题的探讨,具有十分丰厚的生命教育资源。在蒙学教材之中,《三字经》《弟子规》和《千家诗》是较出名、...
偶然读到一篇解析蒙卦卦辞的文章。其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解释为不要求着别人来学习,要让别人主动来求教。还讲这段爻辞中包含了使人成功的奥秘。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经典文献似乎不应该都无限多种读法。这段爻辞的完整内容是: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出自《易经》蒙卦卦辞。其原文曰:“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他在《周易阐真》中说,《蒙》卦实际上说的是人的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人被识神所蒙蔽,就叫做“蒙”。卦辞中的“童蒙”,指的是人的元神,而“我”,指的是人的识神。“匪我求童蒙”,说的是真我元神先天自足,混沌一片,不可以识神求之;“童蒙求我”,是说恢复到先天元神混沌的状态,自然就能解开后天知...
今天我们来聊聊《易经》中的蒙卦,这是《上经》的第四卦,由下坎上艮组成。蒙卦的主题是启蒙和教育,象征着初学者的成长和进步。 蒙卦原文: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这段话的意思是:蒙卦是亨通的。不是我去求初学的孩子,而是孩子来求我。第一次占筮可以告诉他,如果再三占...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卦表现的是蒙昧未开,可至亨通的状态。不是我去请求蒙童学习,而是蒙童主动要求我启蒙。教育不能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求教育老师的理想状态。 初次占筮就告诉他,两次三次占筮就亵渎了神灵,对于亵渎神灵的就不能告诉他,利于固守正道。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物既暗弱而意原亨通,即明者不求于暗,即匪我师德之高明往求童蒙之暗,但暗者求明,明者不咨于暗,故云“童蒙求我”也。唐代以前的解释,也是说:童蒙之来求我,欲决所惑也。问题是,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面已经解释过,“童蒙”一词在先秦时代根本不是指蒙昧无知的孩童。“...
易经中的“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凡是主动学习的孩子,没有不成功的。#家长必读 #育儿 #孩子教育 - 敬博老师于2023111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2亿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蒙”是蒙昧、迷茫的意思。蒙卦象征着事物的初始阶段,就像人处于孩童时期,对世界充满了迷茫和无知。这个时期需要通过学习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经验。“亨”表示通顺、顺利。在蒙昧的阶段,虽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有限,但只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就能够不断地进步,实现自我发展。“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句...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译:亨通。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译: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启,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