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童蒙求我”,历来解释成蒙昧无知的孩童有求于我。《周易正义》一书可以说是唐代以来的官方解释,里面就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物既暗弱而意原亨通,即明者不求于暗,即匪我师德之高明往求童蒙之暗,但暗者求明,明者不咨于暗,故云“童蒙求我”也。唐代以前的解释,也是说:童蒙之来求...
蒙学,即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之学。《易经·蒙卦》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是我国关于蒙学的最早阐述,也是蒙学概念提出的依据。 蒙学教材蕴含对生命、人性等命题的探讨,具有十分丰厚的生命教育资源。在蒙学教材之中,《三字经》《弟子规》和《千家诗》是较出名、...
“反”,是童蒙求我的唯一方法。《周易》的《蹇》卦就说:往蹇,来反。这就是后来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已”。“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同样出自思孟学派的《大象》,对...
“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出自《易经》蒙卦卦辞。其原文曰:“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周易》的《蒙》卦中,有“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一语。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古往今来最好的注解,来自于悟元子刘一明。他在《周易阐真》中说,《蒙》卦实际上说的是人的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人被识神所蒙蔽,就叫做“蒙”。卦辞中的“童蒙”,指的是人的元神,而“我”,指的是人的识神。“匪我求童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译:亨通。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译: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启,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
这是蒙(méng)卦的卦辞,孔子在《彖传》中解释说:“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孔子说:蒙卦,上卦艮为山为止,下卦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见险能止,就是蒙的卦象。蒙卦亨通,因为九...
本卦强调“童蒙求我”,也就是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他没有学习的自觉性,而成了“我求童蒙”,便无济于事。 引导式的教学方式重在启发其领悟,培养其思考。让他在苦苦思索中领悟。蒙童虽然处于无知的蒙昧状态,但思想纯洁,天真无邪,此天性不可失。教育者应该涵养这种纯正无邪的本性,并从小加以保护。这...
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经典文献似乎不应该都无限多种读法。这段爻辞的完整内容是: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亨,即享字,享祭的意思。亨的意思是说筮问蒙卦前,需要举行一个祭祀神明的仪式。匪,同非。童蒙,即蒙昧不暗世事的少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