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接纳是通往解脱烦恼的法门,那么,从四法印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程度的接纳,就可以看做对应着对苦、无常、无我的证悟程度。 第一个层次:承认并允许诸漏皆苦的事实 漏,在佛学语境中,指的就是烦恼。这个烦恼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烦恼,不是不顺心、不如意的烦恼,而是由于贪、嗔、痴、慢、疑的心性所导致的轮回...
“一切法无我,无常,苦,空,无我”是佛教中的四圣谛,也称为四谛,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之一。这些谛理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后所发现的,它们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真相。 1. 无我(Anatta):无我指的是一切法(...
佛在《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苦、空、无常、无我;苦、空、无常、无我,是佛教最基本的佛教用语,在佛所说的多部经典中,都有引用和论述;苦、空、无常、无我是我们生活意识的常态,每一个在世俗中生活的人都会感受得到,体验得到,每个人都不妨去认真体悟和感受。《正法念处经》曰:观身不净,观受是苦...
佛教哲学中,“五蕴”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揭示了生命的真实面貌。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涵盖了我们的身体与心理现象。而五蕴的真相,可以概括为无常、苦、空、无我。这四个看似深奥的词语,实则蕴含了生命最本质的哲理。五蕴的无常性,是指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我们的身体细胞在不断新...
无常、苦、涅槃是佛法的三法印,是佛法的基础。无常、苦、涅槃,再加无我,是佛法的四根大柱子。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佛教的“三法印”,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世尊自人生现实的生老病死问题中,研究其果,推察其因,所观察出的现实中的真理。
我们的生命有三则真理——传统称之为"三法印":无常,苦,无我。这几个名词虽然道尽了生命最深的本质,却令我们感到倍受威胁。我们很容易就认为无常、苦、无我这样的观点是有问题的。然而这就等于是认为我们根本的处境是不妥的。但是,无常、苦、无我并没有什么不妥,甚至还值得庆幸。我们根本的处境其实是喜悦的。
我们很容易就认为无常、苦、无我这样的观点是有问题的。然而这就等于是认为我们根本的处境是不妥的。但是,无常、苦、无我并没有什么不妥,甚至还值得庆幸。我们根本的处境其实是喜悦的。 无常乃是真正的善。四季不断变化,冬变成春,春变成夏,夏变成秋。白天变成黑夜,光明变成黑暗又变成光明——一切都在不断地...
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常即无我。所以,无常、苦、无我是一回事,分成三方面来说而已。 大智度论原文 “十想”释义 5.无常、苦、无我一事三分别 问曰:是无常、苦、无我,为一事?为三事?若是一事,不应说三;若[1]三事,佛何以故说无常即是苦、苦即是无我?
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则空,一切世间法有为法,悉皆无常,终归磨灭,空。在佛教中,“无常”代表着世间万物的无恒定性,一切生灭变化都遵循着无常的规律。世间法指的是有为法,即一切由因缘生起、变化无常的世间现象。无论是物质、情感还是思想,皆无一例外地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终将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