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法无我,无常,苦,空,无我”是佛教中的四圣谛,也称为四谛,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之一。这些谛理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后所发现的,它们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真相。 1. 无我(Anatta):无我指的是一切法(...
佛在《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苦、空、无常、无我;苦、空、无常、无我,是佛教最基本的佛教用语,在佛所说的多部经典中,都有引用和论述;苦、空、无常、无我是我们生活意识的常态,每一个在世俗中生活的人都会感受得到,体验得到,每个人都不妨去认真体悟和感受。《正法念处经》曰:观身不净,观受是苦,...
佛教哲学中,“五蕴”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揭示了生命的真实面貌。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涵盖了我们的身体与心理现象。而五蕴的真相,可以概括为无常、苦、空、无我。这四个看似深奥的词语,实则蕴含了生命最本质的哲理。五蕴的无常性,是指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我们的身体细胞在不断新...
如果我们能够澈悟到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烦恼和痛苦了。 什么是「苦、空、无常、无我」呢?现在我们就逐一的把它加以解释。 第一、说到「苦」字。我们要知道世间的一切是不永恒的,不澈底的,不自在的。虽然我们观察一般人的感受,有些人是喜乐的,有些人是忧愁...
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则空,一切世间法有为法,悉皆无常,终归磨灭,空。在佛教中,“无常”代表着世间万物的无恒定性,一切生灭变化都遵循着无常的规律。世间法指的是有为法,即一切由因缘生起、变化无常的世间现象。无论是物质、情感还是思想,皆无一例外地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终将归于...
观无常、苦、空、无我,心大开解,或生极乐或留本土,一世究竟。周围只知忙生活人,圄囹于根身器界、心志狭劣、见什么迷执于什么,如牦牛爱尾,少年不想青年期,壮年不想老至,老至身心无依、两眼神慌、手头颤抖,即使学佛,需时日精力,心安熏闻……。劝导早学,熏闻,见自性。 ...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p1098更多:https://www.bmcx.com/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问:若无常苦;皆空无我耶?设空无我;皆无常苦耶?答:诸无常苦、皆空无我。有空无我、非无常苦。谓于此中,苦集谛、具四种;道谛、有三;灭谛、有二;非无常、非苦。
声闻法里面说,一切世间的五阴和五欲皆是无常,无常即是苦,所以贪着喜爱一切世间的五欲就是苦集,若能彻底除掉世间的五欲贪爱,那么苦就灭了,未来生就不再轮回了,所以讲苦、集、灭谛。而这些苦集要灭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八正道,修八正道就是苦集灭之道——灭一切苦的道。所以声闻法里面讲苦、空、无我、...
1. 「空」是指缘起的意思,因缘和合,本无而今生,生已变异、灭尽。 猶如鑽木求火,以前有對,然後火生,火亦不從木出,亦不離木。若復有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由因緣合會,然後有火。 先當受胞胎,漸漸如凍酥,遂復如息肉,後轉如像形。先生頭項頸,轉生手足指,支節各各生,髮毛爪齒成。若母飲食時,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