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总的时间进度,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三年定型”推进。二级单位要着力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办好招生培养项目,用好各类政策工具,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以“教育强国、复旦何为”的使命感责任感,走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复旦之路。会上,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物理系系主任吴义政、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
科学性表现在体现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体现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聚焦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质提供制度保障等3个方面。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能保护、培养和激发个体探究未知的好奇心,并有效引导个体将对未知的好奇转化为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内在动机,使之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创新的内驱力。开放性主要体...
坚持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不断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选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自主能力建设,要助力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体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四个面向”,聚焦顶尖人才引领、重大项目带动、重大平台支撑、重大成果培育的突破方向,主动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着力实现...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人才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我们特别强调将学生置于科技前沿进行培养,以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及科技创新等,围绕学校重点科研主攻方向,有组织地将人才培养与重大科研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实践来看,半个世纪以来,在国家政策驱动和学校自主探索下,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拓展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衔接的模式:上世纪80年代,我国试办高中理科实验班,进行大中衔接的初步探索;2003年,教育部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等创新举措为大中衔接选拔创新人才积累了经验;2013年...
■“拔尖计划”实施十五年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从“中国方案”迈向“中国范式”丁奎岭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完成了从“单兵作战”到有组织培养的跨越式演进。其中,“拔尖计划”作为一项国家高度重视、系统谋划的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对...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时代使命,是实现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意见》明确要求,“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当前...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要先铸“魂”——一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全国两会期间,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问题备受关注。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必然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要自觉承担起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重任,切实推动“双一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