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新课改的评价观也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内容多元化,全面素质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学生...
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社区型开放教师: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学生观【一发展两独立】 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 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的教育公正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
学生观:两独(独特的人、独立意义的人)一发(发展的人) 二、教师观 所谓“教师观”,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它既包括对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基本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三、教师观:体现在教师角色多样化 1.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1)复杂性:全面性(目的)、多样性(任务)、差异性(学生) (2)创造性:因材施教、教育机智 (3)示范性:学生的模仿对象、开模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人才培养周期长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模块包含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简称“三观”。 这部分知识在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中进行考察。单选题的前 4 道题考查职业理念知识,难度系数不大。材料分析题通常要求考生通过职业理念相关知识来作答,评...
📚 教育观 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重心: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 教学方式:从“教学生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非仅仅成绩。 课程建设: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观: 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潜能。 2️⃣ 学生是独特且完整的个体,需因材施教。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独立性。👨🏫教师观: 1️⃣ 教师需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引导者。 2️⃣ 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反思者。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教资笔试必考三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的解读 招财喵 发布时间:1分钟前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四类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