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想行识 答案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首四句实是一个意思,总是说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说不异,说没有两样的,还是方便的说;后说即是,是说就是一个,不能分的,是究竟说;斩金截铁,毫无犹豫.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因为...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思是人们的感受、想法、行为和认知,都是基于自己的业力和因果报应,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受想行识'的基本概念解释 “受想行识”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源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经》。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了人的四个精神层面: 受:指的是人...
“亦复如是”则为佛教语境中一常用表达,意为“也是这样”或“同样如此”。它通常用于承接上文的内容,表示前后文所描述的现象或规律是一致的。在此语境下,“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在强调此四蕴与“色蕴”一样,皆是空幻不实、因缘相依、生灭无常的。 具体而言,此言谓受、想、行、识四蕴,与色蕴同,皆虚幻...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意思如下: 出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经》。这句话的意思是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各取其义。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就是说每一个有每一个的具体意义和行为,这里是说受想行识与色法一样无有差别的,同样互即不异。受、想、行、识它们都是互不分离的,指互不分离,就是指即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说,我们的感受、想法、行为和认知,都是基于...
1、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教用语,是指佛教把所有能识知、能了知的所有现象,都归于“心”这个概念的范围中。2、“受想行识”是佛教用语,是指“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意思是:感受、想象、行动和意识,这四者也同样如此。在佛教中,“受想行识”是五蕴中的四蕴,涵盖了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四个方面。具体来说,“受”是指感受,即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想”是指想象,即通过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形成的意象;&...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所谓五蕴皆空,意谓不论物质现象(相当于色)或精神现象(受、想、行、识)均属因缘所生法,无固定不变之自性;若以其为实有自性,则是虚妄分别,故色之本质为空。色、受、想、行、识是一个佛教用语,是“五蕴皆空”中“五蕴”。五蕴分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出自佛教经典《心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佛教修行中,感受、想象、行为和意识这四个心理过程,也应该像前面所描述的那样,被看作是虚幻不实的,从而超越它们,达到解脱的境界。详细来说,受想行识是佛教对心理活动的分类。受,指的是感受,即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接受;想,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