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窦穴取法,须先单臂上举,以开经穴之路,然后下针,乃有疗效,有此经道之开,乃通传导谷气之路,即开通食饮之孔道也。 2、解剖位置 在第五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食窦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五肋间结构...
食窦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穴位。 别名 命关穴,食关穴。 名解 1)食窦。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而回归脾脏,...
食窦穴的主治疾病为胸胁胀满、噫气、反胃、腹胀等胃气失降性病症,水肿。食窦穴位于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简易取穴法:仰卧,乳头旁开3横指,再向下1肋骨间隙处即是。食窦穴进针深度一般为0.4—0.6寸,留针15到30分钟,温和灸15—20分钟,不宜深刺,以免造成肺组织损伤,引起气胸。
食窦穴位于胸外侧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处。这个位置可是很准确的哦,姐妹们可以试着用手指量一量,找到这个穴位。🌟缓解反胃腹胀水肿食窦穴对于缓解治疗腹胀水肿、噫气翻胃、胸胁胀痛等症状非常有效。通过按摩食窦穴,我们可以将脾经体表气血回流脾脏,从而改善肠胃消化机能,促进排气排便,有效缓解胃部胀气。这种...
食窦 shí dòu 属足太阴脾经,穴有利胸膈、调脾胃、祛水饮之功,穴与食道有关,故能治食道各症。 别名: 命关,出《扁鹊心书》 名解: 食,即饮食,胃之所受; 窦,孔穴,水道也。 穴在胸,脾脉由此穴上入于胸肺,食气由此穴而入脾胃,故名食窦。 取穴: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仰卧取穴。
食窦穴简介 取穴方法 按摩方法 方承康 主任医生 中医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食窦,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位置 平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作用 主治胸胁胀痛、嗳气、反胃、腹胀、水肿 主治 胸胁疼痛、乳汁分泌不足 配伍 ...
食,指饮食。窦,空也。喻本穴为饮食入胃之通路,具运化水谷,和胃下气之功,故名食窦。 功能作用 消食和胃,健脾行水。 定位 位于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解剖 在第5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 静脉。分布有第5肋间神经外侧...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对食窦穴进行环状地按揉,每次3-5分钟,可以缓解胸闷、胸胀等证。 针刺 用针灸针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切记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以治疗胸胁的胀满、腹胀、腹痛。 治疗方法 1、针法:(角度) 斜刺,从肋间向外侧刺入。(深度) 0.3~0.5寸。
🌟食窦穴可缓解胃不舒服和消化问题食窦穴位于胸外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是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当我们遇到胃不舒服或者消化问题时,可以通过按摩或者艾灸这个穴位来缓解。-按摩:用食指指腹按揉食窦穴3~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胃痛、肋间神经痛等问题。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是一个位于胸部的要穴——食窦。这个穴位在养生保健中,尤其对于缓解胸胁部的不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食窦穴位位于胸外侧部,具体定位是在第五肋间隙,距离前正中线六寸的地方。解剖结构上,它位于前锯肌中,深层还有肋间内、外肌。这个区域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以及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