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识成智后,我们不再犯同样之错误。若我们未能成功“转识成智”,则日后遇上相同之事,我们或仍不知如何解决。学佛之人如何转识成智,主要在于先认识自己之心。禅宗五祖弘忍言:不入本心,学法无益。意即,不入本心,我们无法明心见性,亦无法转识成智。入本心,明心见性方为根本。背诵课文无用,即便将八...
所谓“转识成智”是指,人生烦恼源于人的意识、末那识和耶赖耶识,要祛除烦恼、超越生死,就需要通过修行,将意识转化成妙观察智,将末那识转化成平等性智,将阿赖耶识和眼、耳鼻等识转化成大圆智镜。这,大约就是佛典常说的“转识成智”的主要内容了,可见,通常所谓的“修佛的实质就是转识成智”,所言...
“识”指的是人类通过感官和思维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而“智”则是指超越了感官和思维的局限,达到了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转识成智”的过程,就是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智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积累起来,而是通过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领悟,从中发掘出其中蕴含的智慧。 在中国传统哲学...
“转识成智”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修行者追求的一种境界。以下是对“转识成智”的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背景 “转识成智”是佛教术语,又名“转染成净”,指的是通过修行和实践,将人的有漏之识(即带有烦恼和迷惑的识)转化为无漏之智(即清净无染的智慧)。这一过程是佛教修行者追求解脱和觉悟的关键...
第三、大家知道,因为有“人”,才有了“人”的“无明”,“如来藏识”与“无明”和合而为“阿赖耶识”,能变现一切法。对此,方东美先生还给出了可供我们选择的第二选择:“或者努力‘转识成智’,就是转化凡夫的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
“识”就是八识,“智”就是四智。转识成智就是第六识要转过来成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要转过来成为平等性智,第八识要转过来成为大圆镜智,前五识要转过来成为成所作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第六识、第七识是我们现在修行的时候,要把它转过来的;六七两识转过来了,前五识和第八识它自然在果地...
转知成识,转识成智的意思转知成识,转识成智的意思 “转知成识,转识成智”是一种哲学思想,其意义在于强调知识和智慧之间的转换关系。简单来说,知识是人类通过感官和思维所获得的信息和经验,而智慧则是指超越感官和思维局限,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因此,“转知成识,转识成智”的过程,就是将人类所获得...
1. 转识成智是一个深奥的概念,它指的是将凡夫的八种有漏识转化为圣人的四种清净智。2. 在这个过程中,前五种感官识被转化为成所作智,第六识——意识——被转化为妙观察智。3. 第七识——末那识——被转化为平等性智,而第八识——阿赖耶识——被转化为大圆镜智。4. 这样的转化使得原本...
《转识成智:贾题韬与佛学》是贾题韬编写的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是佛学家贾题韬先生关于“禅宗六祖大师的《坛经》”的讲座。《坛经》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而禅宗则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宗派。《坛经》是禅宗奠基之作,对唐代以来中国佛教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坛经》内容丰富、生动、精深而质朴,对唐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