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作为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的优势种,在赤水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竹竿过江、竹丝成画,“独竹漂”和“赤水竹编技艺”成为非遗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挖竹笋、砍竹料块,靠着竹子,赤水人有了不错的收入,2022年赤水竹产业产值达74.6亿元,其中竹产业...
赤水市拥有132.8万亩竹林,是贵州竹资源第一大县,每年可采伐楠竹1500万根、杂竹100万吨,资源优势明显。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赤水市竹产业发展新局面明确了方向。当地抢抓政策机遇,紧盯以竹代塑、竹制品加工、新...
90后姑娘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所在的大同镇民族村是赤水市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一,也是赤水竹编的主要基地。2012年,这位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目前公司产值超过2000万元,直接带动大同镇民族村500余人增收致富。着眼132万亩竹资源和非遗赤水竹编技艺,赤水坚持一张...
4月8日,参观者在竹文化博物馆参观、拍摄。 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4月8日,博物馆内的竹文化实物展示吸引参观者。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贵州赤水竹文化博物馆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内,是贵州首家以竹木制品为主的竹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布置涵盖了不同地域的竹文化,集中展示了“竹雕”“竹扇...
「“两山”转化」一根赤水竹 百种新产品|今年赤水市竹产业总产值预计增至87亿元 11月21日,贵州兴常美竹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繁忙,一号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忙而有序地把刚送到的楠竹进行抽丝成条加工,产生的竹屑竹渣一点不剩地经过皮带机运往相邻的二号车间,高温压制加工制成烧烤用竹炭。厂区一道围墙外,...
“我们的计划是,到2025年,全市竹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规模,成为全国竹产业和造纸行业的主阵地。”这是赤水市副市长袁贵平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的全市竹产业的锚定目标。赤水,黔北门户,红色之城。近年来通过竹、畜、药、果的产业化经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并带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其中,竹产业被市政府...
赤水是贵州竹资源第一大县,也是全国首批“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目前拥有竹林超132.8万亩。近年来,该市围绕“吃干榨尽两根竹一颗笋”的思路,不断厚植“竹优势”,做全“竹链条”,做强“竹经济”,累计培育涉竹加工企业(作坊)近200家,形成了全竹造纸、竹浆模塑、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笋食品加工...
一“竹”多“益”,一“产”多“效”,技术化和精细化,引领赤水竹产业创新“锐变”。聚“竹”成业,贵州泰盛借助企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的东风,逐步技改,原产能20万吨竹浆提至36万吨。堆积如山的料场,十分震撼,这是来自76家切片厂的竹料块。来看一组数字:公司每天需4000吨料块,一个竹农一天砍...
围绕“吃干榨尽一棵竹”,赤水市培育竹木类加工生产企业近300家,形成竹笋加工、全竹造纸、竹建材等6大系列300多个产品。作为当地全竹造纸的“链长”,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竹浆单系列生产企业,通过以商招商,引进12家公司在赤水发展造纸业。目前企业正在进行产线改造,完成后产能将达到43万...
赤水竹子(Bambusa chungii)是一种生长在中国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的竹类植物。它以其高大笔直的茎干、优美的姿态和丰富的用途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竹子之一。本文将对赤水竹子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地介绍。 2. 外观特征 赤水竹子是一种高大的竹类植物,通常能够生长到15-30米高。它的茎干直立笔直,粗壮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