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是贵州省竹资源第一大县,有“中国竹都”之称。为贯彻落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求,赤水市从2023年开始推进流出耕地恢复整改工作。但前不久,赤水市多位村民反映,有不少整改地块已撂荒闲置,“整改复耕”流于形式。近期,总台记者实地走访赤水市多个乡镇村组发现,一些整改时被伐掉的竹林...
赤水竹海:竹林茂盛,生态发展的绿色宝藏贵州省赤水市,素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这里拥有着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原生林,总面积高达43万亩。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赤水的竹林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总面积在全国名列前茅,人均占有面积更是位居榜首。截至2023年,赤水市的竹林面积已扩展至18...
竹林砍了地难复耕 贵州赤水被指“整改复耕”存形式主义 “竹海变荒山!” 赤水市村民老赵蹲在自家被砍光的竹林旁,捏着干瘪的玉米棒直摇头。这个号称“中国竹都”的黔北小城,正陷入耕地整改的尴尬困局——砍竹容易种粮难,近半数复耕地块重新长满野草。更魔幻的是,整改后的耕地竟被村民称为“绿色疮疤”:漫山...
贵州赤水的竹林正在经历一场可悲的变革。曾经,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以其生机和富饶著称,如今却因为退林还耕的政策,成为了杂草丛生的荒地。村民们的生活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眼睁睁看着经济支柱变得毫无生气,心中的无奈与失落可想而知。政府的初衷是保护生态,但在执行过程中,似乎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当他们...
当地的决策似乎有些轻率,撂荒的竹林会影响生态环境,也直接造成了当地人的生计问题。最近,赤水政府决定采取整改措施,试图将这个局面改变过来。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希望的信号,但这背后的操作却并不简单。他们承诺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对过去的核查,力求将荒地改回种植地。简单的承诺听起来似乎美好,但现实却扎进了一地的...
贵州赤水,这座享有"中国竹都"美誉的城市,如今却因一场备受争议的退林还耕行动陷入尴尬境地。央视新闻4月21日的报道揭示了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曾经郁郁葱葱的竹林,在"一刀切"式的政策执行下,不仅没能变成预期中的良田沃土,反而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这一转变不仅让当地村民叹息连连,更暴露出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
央视记者深入贵州赤水,探访了这片被退林还耕的土地。曾经茂密的竹林荡然无存,只剩下零星的树桩,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一些地块上稀稀拉拉地种着些玉米,但由于竹林土壤的特殊性,水分不足,灌溉困难,这些玉米长势堪忧,大部分已经枯萎,结不出饱满的果实。一位老农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曾经给他带来希望的...
赤水的竹海,不仅是一片自然的绿洲,更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 夕阳的余晖洒落,将竹海镀上一层璀璨的金色。回望这片无边的竹海,心中不禁涌起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赤水的竹海,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 【篇3】游赤水竹林作文 清晨的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林间小径上,斑驳的光影...
赤水冠萃林业:在万亩竹林下点菌成金 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冠萃林业”)自2021年成立以来,依托赤水市132.8万亩竹林资源优势,以红托竹荪产业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林下种植 科技赋能 全产业链”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2600万元,同比增长30%。采收红托竹荪蛋 红托竹荪素有...
漫过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在竹海湖畔 早上9点30分 随着一声“开赛” 来自尖山村、天堂村、葫市村、金沙村等 7个村的7组选手背着背篼、扛起锄头 弓身钻进竹林 沸腾开场 比赛指定区域 各组选手分工协作 寻笋、挖笋、剥笋等忙而有序 尖山村选手袁本书手腕轻抖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