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说,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在诗人的眼中,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事一物、身边人的一言一行,都有独特的美,都能兴发无限的感慨。请你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以《致 》为题,将题目...
1、关于诗歌的本质,《大序》提出,诗的起源在于“言志抒情”。“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说诗是思想的表达;“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是说诗是感情的外在表现,诗和乐、舞是紧密相关的。2、关...
《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
诗者,志之所之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 言。” 意思是:诗歌是思想感情驰骋的地方,萌动于心中为志,抒发出来为诗。心中情感激荡,因而形成文字表达了出来。 “在心为志”而与“情动于中”又有所不同,可以看出“诗歌言志”与“抒情”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其中透露的是创造...
我国汉代诗歌理论著作《毛诗序》强调:“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出自( )A、《文心雕龙》B、《毛诗序》C、《世说新语》D、《诗品》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此语出自《诗大序》,是两汉时期诗学的重要文献,这段话是对儒家”诗...
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
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