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 suō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蓑衣。蓑笠。 用草覆盖。 笔画数:13;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4125113534 详细解释蓑 簑 suō 【名】 (象形。从艸,衰声。古文上象笠,中象人面,下象衰形。字亦作“蓑”。“蓑”是后起字。本义:雨具名。即蓑衣)同本义〖straworpalm-backraincape〗 ...
唐代张志和在他的《渔歌子》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显然,这里的蓑衣、蓑笠,象征着诗人热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唐代崔道融在他的《田上》中,写道:“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显然,这里的蓑衣,象征和反映的是,农民...
一蓑烟雨的“蓑”的读音是suō。一蓑烟雨的意思是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蓑释义:1、蓑衣, 用草或棕等编成的雨衣。2、用草覆盖;掩 蓑的部首:艹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从艹、衰声 异体字:簑衰簔莎 相关组词:蓑衣、耕蓑、披蓑、苫蓑、烟蓑、渔蓑、蓑蓑、蓑笠、笠蓑、雪蓑、...
1.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 唐·李颀《渔父歌》: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寓宿湍与濑,行歌...
五湖春暖,雨笠烟蓑;双桨莼波,一蓑松雨;连同东坡居士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蓑衣给我的印象都是古代生活之美,但买来一件装饰品时才发现蓑衣很重,即便未湿披在身上已是沉甸甸的了,多少还有点儿行动不便,如果雨天披在身上,想想也就是画面很美而已。 唐代蓑与笠都是与雨天联系在一起的,全唐诗近五万首蓑...
一蓑烟雨”解释为一场烟雨,也就和“雨具先去”之间没有矛盾了,也更符合词人的形象,是最恰当的。“一蓑烟雨”是虚实结合,而非完全虚写。把“一蓑”和“烟雨”分开理解,把“一蓑”看成实指的一件雨蓑衣,或是纯粹虚写,都是不准确的。你觉得呢?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诗文说 ...
除此而外,因为蓑衣是从领口开始编结,他还需要一只大海碗来模拟人的脖围,再围绕着这只碗编织出立体的蓑骨领口。编织领口一定会用到棕绳,从领口往下,将一小束、一小束龙须草完美编结起来的,也是棕绳。老姜用一双粗大的手创造出这些天然的棕绳:首先,他要攀上山中高大的棕榈树,用一个自制的长柄铁爪在棕叶上...
一蓑烟雨任平生 「本文来源:西安日报」○缪士毅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罢苏轼的佳句,不禁想起乡下老家那几件伴随父亲劳作一生的蓑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农耕画卷便浮现在眼前。蓑衣,曾经是庄稼人挡风避雨的“雨具”,尤其在多雨的江南。如今,它在许多地方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对年轻人更是...
蓑衣的故事:一蓑烟雨任平生,难挡风雨最怕晴 □岳阳晚报记者 张峥嵘 提起蓑衣,如果你能马上说出大概,肯定马上暴露了你的出身和年龄。因为,这个东西在现在算是比较特殊,它既属于过去时,又属于乡村间。当然,城里人也知道,可他们谈到蓑衣想到的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