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蛾为鳞翅目、蓑蛾科昆虫,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蓑蛾幼虫肥大,胸足和臀足发达,腹足退化呈跖状吸盘,常吐丝制造蓑囊,平时栖息于其中,行动时伸出头、胸,负囊移动。成虫雌雄差异大,体色为黑褐色,雄虫有翅,雌虫无翅、无足。蓑蛾主要为害林木、果树、行道树以及附近农作物,以植物叶片和嫩枝梢、花、果为食。...
昆虫界的建筑师———鳞翅目蓑蛾科(Psychidae)的幼虫。如果你在树上看到明显是搭建起来的小木屋或者小宝塔样搭起的树枝枯叶,大概率里面住着蓑蛾科的小虫子。这些蓑蛾幼虫会用自己吐出来的带有粘性的丝把树叶、...
蓑蛾科昆虫的形态特征各异,成虫根据大小可分为小型和大型,翅展范围从8毫米到50毫米不等。雌雄异型,雄蛾的特点是复眼较小,且无单眼,口器退化,没有喙,触角呈双栉齿状。翅膀发达,幼虫的蓑囊表面有鳞片或仅是鳞毛,呈半透明,翅斑纹简单且颜色暗淡。前翅结构复杂,1A脉退化,2A和3A脉基部分离后...
蓑蛾科,一个广泛的昆虫科类,全球分布广泛,但南极地区除外。据记录,大约有超过85%的蓑蛾科物种集中在旧大陆,显示出其地理上的偏好。这些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一些种类特别以其对树木落叶的影响而知名。在中国,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和小袋蛾C. minuscule Butler是常见的两种...
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中,蓑蛾科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昆虫种类。首先,大窠蓑蛾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它对茶、油桐、木麻黄、石榴、蓖麻等超过五十种植物构成威胁,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有着显著的影响。其次,小窠蓑蛾的活动范围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它们的幼虫会侵害茶树、柑橘、樱桃、苹果、...
蓑蛾科昆虫的生命周期因种类而异,如广西的线散蓑蛾、黛蓑蛾和蜡彩蓑蛾只有一代,而小窠蓑蛾和按蓑蛾则为三代。大部分以幼虫和卵越冬,如老熟幼虫和洋槐蓑蛾的卵在雌蛾体内越冬。幼虫初期群集于囊表面,随风飘散,后在叶面和树枝上造囊化蛹。雌雄蛾的交配和产卵过程独特,雌蛾会在囊内或囊内产卵,...
防治蓑蛾科幼虫,推荐在幼虫低龄期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可以选择90%晶体敌百虫,如800-1000倍液,或者80%敌敌畏乳油,以1200倍液的浓度喷洒。另外,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90%巴丹可湿性粉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也是不错的选择,分别以1000倍液、1500倍液、1200倍液和4000倍液的比例施用。对于...
蓑蛾科昆虫的生活周期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广西,如线散蓑蛾、黛蓑蛾和蜡彩蓑蛾,它们一年只经历一次生命周期。相比之下,蓑蛾科的另一些种类,如小窠蓑蛾和按蓑蛾,在这里则能经历三次代数。在冬季,这些昆虫大多以幼虫和卵的形式度过,具体策略各有不同。例如,线散蓑蛾等以老熟幼虫形式越冬,...
2、结会田间管理,及时摘除蓑囊并销毁。②化学防治,在低龄幼虫盛发期,用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40%辛硫磷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 1000倍液,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