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作品原文 菩提偈 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
菩提本无树②,明镜亦非台③。佛性常清净④,何处有尘埃⑤!作品注释 ①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②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
菩提本无树的意思是:本来就没有菩提树。出自六祖慧能的《菩提偈》其一,共有四首。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翻译: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佛性清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创作背景: 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菩提原本是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但这里说菩提原本就不是具体的树。意味着不能将菩提这种智慧的象征具象化、物质化。“菩提” 在佛教语境中有觉悟、智慧的意思。通常,菩提树被视为圣树,因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然而这句诗说“菩提本无树”,意思是真正的觉悟、智慧,不是像人们所...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我心非我心 他心皆我心 我执非我执 空望天下事 空了何时空 心念有种种 忘了何时忘 佛也念众生 明月当头照 苦乐入禅中 生性当自悟 阴缺何时休 空了何时空 心念有种种 忘了何时忘 佛也念众生 明月当头照 苦乐入禅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表达的,是一种悟道修行的高境界。这可以理解为人无物,物无人,一种万事皆空的清净、“无为”状态。禅宗和儒道文化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的差别。禅宗将一切的现象均视为一种“空”。在禅宗看来,一切皆为六根(眼、鼻、耳、舌、身、意)所感知的...
《菩提本无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坛经.行由品第一)。词语注释:(1)菩提为梵语,意译为“觉”、“智”、“道”等。断绝世间的烦恼而达到涅槃智慧可称为"菩提”,这里的树是指“觉”树或“道”树。(2)明镜台之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载,“坐禅之处,...
所谓"菩提本无树",就是说不用在心外求菩提;"明镜亦非台",就是说不用执着于修行的方法;"本来无一物",就是说本性本来清净;"何处惹尘埃",就是说既然本来清净,又何须去除妄想?这首偈子道出了禅宗的核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用刻意追求,不用处处修持。放下妄想执着,当下就是圆满。这种智慧,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