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这句话表达了佛性本空,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禅宗思想。 偈语的出处与背景介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著名的偈语出自唐代禅宗六祖惠能的《菩提偈》。惠能,俗姓卢氏,是禅宗六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两句讲得是心与头脑,意识与现象的关系。菩提是心,树是头脑运作方式,镜子是所知见的现象。 【菩提本无树】世人大多数认为大树是由种子长出来的,它必须要有一个起因点,万事万物都是如此一点一点,从种子开始按照逻辑因果律发展而来的。但是菩提心不是这种按照物质世界的规律来的,不是可以...
“明镜亦非台” 是说这面纯净的镜子也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放置在台架上的东西。这是在进一步否定把心的纯净状态物质化的观念,心的清明不是依靠一个具体的、外在的承载物来体现的。“本来无一物”这句是说从本质上来看,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这是一种佛教的空性观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此诗源自唐朝六祖惠能大师《菩提偈》中的内容。意思是:世间一切事物皆为虚幻与泡影,人间凡夫俗子不要执着于追逐名利与物质的享乐,才能明心见性,心无挂礙,才能从容地渡过美好人生。原诗内容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什么意思? 答案 标准的解释: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不过我认为这种境界就是扯淡,只要...
"菩提"指的是佛教中的觉悟和智慧,代表着修行者的目标。"树"则象征着世俗的执着和烦恼。因此,"菩提本无树"意味着真正的觉悟是没有执着和烦恼的。"明镜"在这里象征着清净、无瑕疵的内心,而"台"则代表着外在的物质和形式。所以,"明镜亦非台"表明真正的清净内心是没有外在的物质和形式。"本来无一物"表达的...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翻译: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2、出自惠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要理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含义,首先要明白佛祖是在菩提树下悟道的。然而,菩提本无树这一说法,意味着世间本没有这种实体存在,所有事物都是由其他事物反射出来的虚影。明镜亦非台,则是借明镜来比喻空像的概念,表明世间万物皆为空幻不实。在佛教中,菩提象征觉悟和智慧,但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菩提无树:这句话告诉我们,菩提树只是一个象征,它并不代表真正的觉悟之地。觉悟不是外在的某个地方或物体,而是内心的觉醒。明镜非台:同样地,明镜也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只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心灵的清澈与明亮...
1. 菩提本无树,意味着佛陀的智慧或者觉悟并不依附于物质形态存在。2. 明镜亦非台则表明心境应如明镜一般,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其清澈明净的状态。3. 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是对自然与超脱的追求,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境界。4. 它告诫人们不要被世俗的纷扰所影响,应追求内心的纯净与解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