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的“空、苦、无常、无我”是一体多面的概念,它们说的是一回事,彼此之间存在内在联系。1. 空 空性:指的是世间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自体,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中。就像波浪起伏,水性本身却没有起伏变幻,万法万象的生灭变化中,空性始终不增不减、不生不灭。2. 无常 无常即空:世间上没有哪个东...
佛说生老病死,人世无常,修行就是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从而了生脱死,可以在三界六道中,来去自如,生死自如,从而摆脱轮回之苦。佛在《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苦、空、无常、无我;苦、空、无常、无我,是佛教最基本的佛教用语,在佛所说的多部经典中,都有引用和论述;苦、空、无常、无我是我们生活意识...
维摩诘居士指出:一切法源于心的认知和生存的需要,诸法性本空寂,心的本性不生不灭,这才是理解无常的关键;色、受、想、行、识源于心的认知又反馈于心,心本性空寂无为,所谓的苦当体即空,没有苦恼之相才是苦谛真义;法由心攀缘外因而生,没有外因心不生法,万法缘起缘灭就是空的真义;凡夫执着“我”...
佛教哲学中,“五蕴”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揭示了生命的真实面貌。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涵盖了我们的身体与心理现象。而五蕴的真相,可以概括为无常、苦、空、无我。这四个看似深奥的词语,实则蕴含了生命最本质的哲理。五蕴的无常性,是指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我们的身体细胞在不断新...
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通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大白话解读如下:佛(释迦牟尼)对摩诃迦旃延说:“你去探视...
“人无我”,是讲我们自己本身,五蕴之身。佛又说“法无我”,“法”是讲的五蕴。五蕴里面也没有我,“我”就是主宰的意思,我们今天讲存在的意思,它没有,找不到,它是剎那剎那在那里变化的。所以真的是“苦、空、无常、无我”,我们要常常记住佛这句话,要常常在生活当中去体验这句话,这才算是一个觉悟的人...
大多数佛经透过无常、苦、无我、空让我们在人生的层面有了足够的认识。佛陀最后提到的:常、乐、我、净。其实是在“自性”、“整体”的层面来说的。常:相对于无常,是恒常不变的,也就是心经中提到的:不生不灭。乐:相对于苦,“自性”如果还有一个特质好谈的话那也只能是:“喜乐”,但这种乐与人生的...
苦是说短暂的人生,有三苦八苦和无量诸苦;空即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无常即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的,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无我即诸法无我,是明五蕴假合的人身,没有真...
漫画图解缘起性空与四法印|佛学中的世界实相 无常、苦、无我、无生 四法印